2019高考备考研讨会之旅

春雨

<h3>  2019年3月10日,我校六位理科备课组长和年部教学主任赵忠武一行七人参加了由北京博学睿思教育研究院主办的高考备考研讨会,此次会议在辽宁大学成功举行。</h3> <h3>一行七人于3月9日报道。</h3> <h3>物理组朱华老师——英姿飒爽,巾帼不让须眉</h3> <h3>本次会议分科分场进行。</h3> 语文专场 <h3> 参加2019高考备考会心得</h3><h3> 高三语文:王静</h3><h3> 3月10日,我们高三6位教师在赵主任的带领下到沈阳参加了2019高考备考会,聆听了来自北京的一位专家的报告,现将主要内容汇报如下:</h3><h3> 一、2019年考试说明的启示</h3><h3> 1.体现核心价值,落实立德树人。2019年的高考语文命题将会牢牢扣住“新时代”和“新一代”的历史内涵与特点,以培养和选拔德才兼备、全面发展、具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优秀人才为目标,追求试题的思想性、时代性、科学性和示范性。这些将充分显示和发挥语文在高考评价体系中“立德树人”“育才成人”“以文化人”的独特功能。</h3><h3> 2.调整试题顺序,趋于科学布局。2018年,教育部对考纲内容仅仅做了一个微调:在题量和分值说明中加了个“或”字。这个细小的变化并未引起一线师生的注意。因此,对于考纲中题目顺序所做出的调整,要充分引起关注,及时调整以往的答题思维和解题顺序。</h3><h3> 3.关注时代热点,学会把握时代。2019年的高考语文试题将进一步充分回应社会热点,考查考生对现实问题的思考,进而产生有社会针对性的正确思维。这就要求考生梳理一年来的热点事件,如十九大“新时代”、港珠澳大桥、中国精神、中美贸易战、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改革开放40周年、一带一路、人工智能、新高考改革的思考、打好蓝天保卫战,上海首届进博会等都值得我们去关注。</h3><h3> 4.梳理纪念事件,倾心社会热点。对于2018年到2019年6月以来的纪念性历史事件要充分关注。2019年值得关注的纪念事件有改革开放40周年,五四运动一百周年,建国七十周年,互联网诞生五十周年,中美建交四十周年,亚太经合组织成立三十周年,澳门回归20周年,戊戌变法120周年,甚至2019年6月7日的高考首日是端午节。对于这些敏感的社会热点要予以思考。</h3><h3> 5.关注课程标准,拥有理性观念。2019年课标卷语文命题将会进一步突出理性思维,落实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基本要求。高考语文课程标准中喊得最响的几个关键词要引起关注,如整本书阅读、批判性思维、传统文化、长征精神、革命文化等。</h3><h3> 6.养成阅读习惯,突破传统思维。2019年参加高考的考生一定要养成读书的习惯,努力实现真阅读,用阅读来提升自己的思想。同时要突破传统的模式化答题思维:对于小说,就是环境、情节、人物、主题;对于作文就是开头、结尾,外加三个分论点;对于诗词鉴赏就是意象、意境、主题。这种模式化的答题思维要全力突破,力争在读懂精研上下功夫。</h3><h3> 2019年语文考试大纲在2018年基础上再次作出了变革,在此基础上更加体现试题考查的时代性、科学性,为真正考查考生的阅读写作能力提供了平台。教师在2019年备考中应更加关注基础,重视学生关键能力的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h3><h3> 二、用课标精神分析2018年高考课标卷试题的变化</h3><h3> 1.试卷的结构有所调整。从整个布局来看,选择题的分值减少,主观题数量增加,在试卷字数增加的状况下,无疑增加了难度。</h3><h3> 2.文学类文本阅读回归到了对小说的考查,主观性试题旨在打破常规。如考查了人物心理和幽默手法的运用,难度还是稍有增加。</h3><h3> 3.名句默写出现了隔空填写,分值回归到以往的6分。</h3><h3> 4.语言文字应用趋向综合,将连贯、成语、病句融为一道试题,并且以语段的形式出现。</h3><h3> 5.增加了对应用文的考查,出现了诸如对“启事”等的主观性修改。</h3><h3> 6.增加了对仿写句子等传统题型的考查。</h3><h3> 7.作文改变了时兴的“任务驱动作文”占绝对主流的形式,加强了对考生批判性思维的考查。</h3><h3> 三、二轮复习备考策略</h3><h3> 散文复习</h3><h3>  复习要点:①介绍整体把握文意,读懂文章的方法。②讲解突破“理解关键词句”“概括文章要点”“分析作者观点”“赏析表达技巧”“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等常见考点的方法。</h3><h3>  复习措施:①重视阅读习惯的培养,提升阅读理解力。②精选文段,指导学生掌握抒情散文、说理散文等文体的阅读要领。③精选练习,指导学生在练习中落实常见考点的思路流程和解题技巧。③指导学生阅读参考答案,重视阅读练习的反思,规范学生的答案表述。</h3><h3>  现代文阅读尤其是散文阅读,学生总感到无从下手,得分较低;而复习起来也往往是事倍功半。复习中要加强对学生阅读技巧的指导,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分析。答好现代文阅读试题必要前提:①明确文体特征,整体把握主旨;②掌握各种手法,构建知识体系;③指导答题技巧,总结答题模式;④分析题干内涵,明确问题指向。</h3><h3>  </h3> 数学专场 <h3> 沈阳高考备考会</h3><h3> 高三数学  孙学会</h3><h3> 3月10日,在赵主任的带领下我们高三6位教师到辽宁大学参加由北京博学睿思教育研究院举办的高考二轮复习备考会,现将会议内容作如下汇报.</h3><h3> 高三数学二轮备考由北京市数学特级教师罗柳英主讲,罗老师曾参加2007年江西省的高考命题工作,罗老师对高三备考有其独特的方法与经验.</h3><h3> 这次二轮复习备考主要讲了三个专题,第一个专题是数列二轮复习,第二专题是三角函数的二轮复习备考,第三个专题是解析几何的专题.</h3><h3> 在数列的二轮复习备考中要重视以下内容:</h3><h3> 数列的教学要重视模型化,将数列的问题分成几类,研究每类问题的解法,特别要注意学生易丢分试题与知识点,强化得全分意识.</h3><h3> 有关等差等比数列问题主要集中在知三求二题型上,解题主要以列方程或方程组解方程或方程组为主要手段.此类试题以命题形式灵活,解题方法巧妙为其主要特征,要求学生一定要强化基础知识,基本方法.</h3><h3>学生通过思维导图来记忆数列的知识与方法,构建知识网.</h3><h3> 求通项的问题是数列的核心问题,数列的性质主要从通项公式中得到,每道数列试题的解题技巧主要是对通项公式的理解与运用,在备考中要求学生正确掌握并能灵活运用求数列的常见方法.</h3><h3> 第二个专题是三角函数,主要讲解三角函数图象与性质及解三角形</h3><h3>三角模型一:三角函数定义与性质</h3><h3>模型知识:1、三角函数定义及单位圆</h3><h3> 2、三角函数的性质</h3><h3> 3、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及诱导公式</h3><h3>模型思维策略:</h3><h3>1、直接运用知识解决问题</h3><h3>2、转化为单位圆,利用几何意义解决问题</h3><h3>3、已知一个角的三角函数值,可以求出其他三角函数值。符合由角的象限决定</h3><h3>三角模型二:三角函数图像与性质</h3><h3>模型知识:1、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图像与性质</h3><h3>2、三角函数函数图像的变换</h3><h3>模型思维策略:</h3><h3>1、直接运用知识解决问题</h3><h3>2、三角函数函数图像的变换,关注自变量的变化</h3><h3>三角函数图象与性质的命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h3><h3>三角模型三:三角化简求值</h3><h3>模型知识:1、三角函数的和、差、倍、半公式</h3><h3> 2、升幂降幂公式</h3><h3> 3、常见公式变形(常见结构)</h3><h3>模型策略:1、统一角度</h3><h3> 2、统一名称</h3><h3> 3、统一结构</h3><h3>让学生正确记忆三角恒等变换的思维导图</h3><h3>三角模型四:解三角形</h3><h3>模型知识:1、正弦定理及常见用法</h3><h3> 2、余弦定理及常见用法</h3><h3> 3、面积公式</h3><h3> 4、三角变形公式</h3><h3>模型策略:1、利用正、余弦定理边角统一</h3><h3> 2、观察图形,选择恰当公式</h3><h3> 3、面积公式(按角)</h3><h3>第三个专题是解析几何,主要讲解设点找点的问题</h3><h3>解析几何模型二:设点找点</h3><h3>模型思维策略:</h3><h3>1、识别模型</h3><h3>(1)直线与曲线相交于一个点</h3><h3>(2)一条直线交不同的曲线于两点</h3><h3>2、交点坐标由解方程组获得</h3><h3>3、寻找动点的动因,发现各运动量之间的依赖关系。</h3><h3>通过专家的讲解,加深了对二轮复习的认识,强化了知识模块化意识,在今后的教学中要逐步将各个知识进行模块化,利用思维导图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与理解.</h3> 外语专场 <h3> 参加高考备考会心得</h3><h3> 本次学习主讲人是山洞泰安第二中学冯东老师,给我印象最深有以下三方面。</h3><h3>第一,英语教学观,原来我的英语教学观是学习知识和了解文化的结合,现在我觉得英语学教学应该是以培养一个心智健全有一定生存能力为基础。我们要做到通过英语学科,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英语的文章多数是积极向上的,如常见的话题有,互相帮助,环保,慈善,生人态度等。通过这些话题我们不但要教会学生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学会做人的道理,让他们能够更开阔的面对人生。</h3><h3> 第二,新课标与教材的关系,英语学科和其他学科不一样,高中英语有多套教材,而高考命题依据是课程标准依据考试说明,不依据教材,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直接依据,比考试大纲说得更详细些,更明确一些,考试大纲服从新课标,是依据新课标而定的。因此教材知识我们的工具,需要在教材基础上进行拓展和外延。那么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进一步重视新课标要求。</h3><h3> 第三,温故知新从今年看2019年热点,首先要紧跟时代发展,2018年一卷的改错就是关于新农村建设的问题。其次融入文化精神,2018年一卷C篇阅读是关注人类语言的问题。此外还要注重科技引领未来,17年一卷D篇阅读是野外蒸馏器集水。最后就是注重感恩声明,感悟生活的教育,18年一卷和二卷的完型填空分别是从学习象棋悟出人生和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由此可见素质教育真的很重要。除了热点,高考试题还告诉我们,高考命题越来越重视对阅读能力的考察,尤其是对原版英语文章的阅读考察。</h3><h3>以上是此次开会的心得体会,通过此次学习我进一步明确了备考的方向和今后的教育教学方向,期待着自己的成效。</h3> 物理专场 <h3> 参加2019高考备考会心得 高三物理:朱华 3月10日,在赵主任的带领下我们高三6位教师到沈阳参加了2019高考备考研讨会,由北京博学睿思教育研究院的一位专家来主讲,现将主要内容汇报如下: 17、18物理全国卷命题规律解析 姜连国是山东省高考命题专家组首批核心成员,全国高考命题研究专家;教育部教师培训“国培计划2016”专题课程主持专家,山东省高中教师新课程培训专家、培训教材编写组成员;河北省新课程培训专家;山东省高中课程标准调整方案专家组成员,2016、 2017、2018年北京市高考阅卷组长。一直从事高中物理一线教学,致力于高考命题与备考研究。现任北京八十中学高三物理教学工作。 第一部分:17、18考试说明在试题中的体现 17年全国卷考试大纲出现较大变化::选修3-5内容列为必考内容 碰撞与动量守恒 动量、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Ⅱ 只限于一维 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 I 原子结构 氢原子光谱 I 氢原子的能级结构、能级公式 I 原子核 原子核的组成、放射性、原子核的衰变、半衰期 I 放射性同位素 I 核力、核反应方程 I 结合能、质量亏损 I 裂变反应和聚变反应、裂变反应堆 I 射线的危害和防护 I 波粒二象性 光电效应 I 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I 实验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17年之前原子物理为选择、填空题 16年 光电效应 原子核反应 核反应+动量 15年 波粒二象性 波粒二象性 14年 天然放射性 原子物理学史 13年 原子核 结合能 17年3-5考题 全国Ⅰ卷 : 14:动量概念及动量守恒 17:轻核聚变中的核能计算 全国Ⅱ卷 :15:衰变中的动量大小 全国Ⅲ卷 :19:光电效应 20:F-t图象中的动量定理 18 年3-5考题 全国Ⅰ卷 :13:动量概念 24:动量守恒力学综合 25:氕核11H和氘核21H在组合场中的运动 全国Ⅱ卷 :14:动量定理(估算鸡蛋落地冲击力) 16:光电效应 24:动量守恒力学综合 全国Ⅲ卷 :13:核反应 20:静电场中的动量定理 25:动量概念 2.17-19考试大纲的连续性 2018年高考物理考试大纲与2017年相比基本没有变化,考试内容和范围与2017年保持一致。在对问题解决过程中的“探究能力”的要求上,2018高考考纲把“高考对考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等探究能力的考查渗透在其他五大能力的考查中”改为“高考对考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加以论证解决等探究能力的考查渗透在五大能力的考查中”,增加了“并加以论证解决”,对“探究能力”的要求更加具体。 18、19两年的高考,将是现行方案下的“末代高考”。 站在课程改革的转折点上,这两年的高考可以用两个关键词来概括:一是稳定、二是过渡。 与17年考纲相比,18年考纲知识内容表中知识点和考查要求均无改变。试卷结构固定,必考部分的题型、题量和分值保持不变。即8个选择、2个实验题(其中力学实验1个、电学实验1个)、2个计算题,自17年起,选修3-5内容调整为必考模块,选考部分由原来的三选一改为二选一。必考题和选考题的命题方式不变。最后两年,高考物理全国新课标卷将会延续这一模式。实验题难度降低,体现出创新。压轴题回归,18年全国Ⅰ卷25.由牛顿定律的复杂应用回归复合场。18年全国Ⅰ卷24.3-5 考查方式的过渡经典的动量能量结合 第二部分:近五年物理试题的知识落点 1. 选择题考点统计 (以14-18年为例) Ⅱ卷选择题高频知识点为 ①电场的性质:14、15、16、18 ②洛仑兹力(实际应用)每年必考,18年25 ③交变电流(变压器电路):14 ④万有引力: 14、17、18,15卫星情境 ⑤图象、力与运动:14、15、16、17、18 ⑥功能关系:14、15、16、18 ⑦电磁感应(图象):15、16、17、18 综合前五年考查情况,选择题考查的高频知识点为: 电场的性质、复合场、万有引力、电磁感应、速度图象、牛顿定律、变力平衡、功能关系、平抛运动、竖直面圆周运动、近代物理。 Ⅱ卷 题目编排比例 :14年为力学5题+电磁学3题; 15、16年均为力学4题+电磁学4题; 17年为力学4题+电磁学3题+原子核衰变1题(带动量); 18年为力学4题+电磁学3题+近代物理1题 2. 实验题分析 (以近四年为例) 实验题落点:一力、一电 实验基本环节的考点分布 近五年一直是力学和电学实验各一题,分数5+10或6+9。 新课标卷对实验环节的考查范围广。力电交叉分布。 立足于实验原理、实验仪器选取和读数、实验操作及数据处理等传统考查点,其中数据处理与分析论证更多。 18年考查点集中在原理、操作与数据记录处理。降低难度。 3.计算论述题两道计算题,24题12分,25题20分。其中一道为纯力学,另一题为力学与电磁学结合。两道题交叉分布,编排顺序不定。 (1)力学计算题 2015年高考新课标I卷25题(20分大力):滑块与木板的相对滑动,牛顿定律 2015年高考新课标Ⅱ卷25题(20分大力):滑块滑板与斜面相对滑动 2016年高考新课标I卷25题(18分大力):弹簧、斜面、平抛结合问题 2016年高考新课标Ⅱ卷25题(20分大力):弹簧、滑块、平抛结合问题 2017年高考新课标I卷24题(12分小力):航天情境下的机械能问题 2017年高考新课标Ⅱ卷24题(12分小力):牛顿定律、动能定理 18年全国Ⅰ卷24. (12分小力):经典的动量能量结合 18年全国Ⅱ卷24. (12分小力):经典的碰撞 ,结合牛顿定律 (2)力电综合计算题 2014年高考新课标1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抛物线运动 15年高考新20课标1 : 安培力参与平衡问题 2015年高考新课标2 : 带电粒子在电场 中的抛物线运动 2016年高考新课标1 : 单棒切割磁场问题 2016年高考新课标2 : 单棒切割磁场问题 2016年高考新课标3 : 单棒切割磁场问题 2017年高考新课标I卷25题(20分大电)由牛顿定律的复杂应用 回归复合场 2017年高考新课标2卷25题(20分大电): 匀强电场、运动分解、 牛顿定律、动能定理 2018年高考全国I卷25题(20分大电): 由牛顿定律的复杂应用 回归复合场 2018年高考新课标Ⅱ卷25题(20分大电)由牛顿定律的复杂应用回归复合场 ; 2018年高考新课标Ⅲ卷24题(12分小电) 简单的电加速磁偏转问题 力学计算题相对稳定。考查高中力学的主干知识,包括直线运动、受力分析与牛顿定律、平抛、圆周、功能关系与能量守恒等。可以针对某一个知识点深入考查,也可以横向综合。 (4)万有引力的考查具有特殊性。14、15、16为选择题,17为计算题假考(人造卫星情境,重力恒定时的机械能问题), 18回归选择题。19年?选择题?计算题?人造卫星的机械能问题? (5)动量及其守恒定律在经过17年的选择题过渡后,18年纳入计算题的序列综合考查,出现在24题中,19年的考查应该不受限制,可以在力学或电磁学计算题中体现。可以出现在任何一题中,包括实验题。 4选修3-4知识点分布 振动和波与几何光学各一题,为综合解答题,可有选择、填空、作图、计算等。 振动和波5分,机械振动和机械波交叉考查,几何光学10分,考查折射定律与全反射问题。 实验、物理光学等内容尚未单独考查,需适当关注。<br></h3><h3></h3> <h3>图示一</h3> 化学专场 <h3>北京石景山教育学院教研员莘赞梅老师</h3> <h3> 2019高考备考会心得</h3><h3> 高三化学:高金峰</h3><h3> 2019年3月10日,有幸聆听了北京石景山教育学院教研员莘赞梅老师的报告。莘老师高屋建瓴,对高考的顶层设计政策方向、考纲说明应用、高考题研究等几个角度进行了讲解。</h3><h3>一、了解顶层设计、政策,方向正确 </h3><h3> 试题在全面贯彻教育部提出的“高考考试要凸显育人导向”的理念,突出“一点四面”的考察(一点:立德树人,四面: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中国传统文化、创新能力)。命题原则 :以核心素养为测试宗旨; 以真实情境为测试载体; 以实际问题为测试任务; 以化学知识为解决问题的工具。</h3><h3>二、了解课标,研究考纲、考试说明 从考试说明的变化中东西高考走向</h3><h3> 在2017年以后考试说明几乎没有变化,故分析2017年与16年说明对比。</h3><h3>例如: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中增加能正确计算化学反应的转化率(α),增加了解反应活化能的概念,增加能用相关理论解释其一般规律。</h3><h3> 结合近几年高考题发现,催化剂在全国、北京、浙江试卷中体现的尤其突出。所以准备在化学平衡专题复习中加入催化剂专题复习。</h3><h3>三、 研究高考题,用好高考指挥棒</h3><h3> 优秀教师应该具备的能力:讲题——识题——集题—— 改(用)题——命题——评题。</h3><h3>在高三复习中, 会不停地练习以往的高考题, 这就需要教师适时地对高考试题进行解析, 不仅要解析做题的思路、方法, 更要解析试题对应的基础知识。尤其是实验题, 教师要引领学生在教材中寻找实验原型, 告诉学生大多高考实验题就是对教材实验的变型、改造及综合, 所以复习必须回归教材, 抓纲悟本, 吃透教材基础。</h3><h3>四、二轮专题的确定及教学建议</h3><h3>1、回归教材</h3><h3> 将教材上的重点知识改编成试题, 落实基础知识进入高三复习阶段, 不断地练习、考试, 学生和教师一直处于疲惫状态, 可有些学生的成绩还是提高不了, 这时候一定要让他回到教材。教师只需将教材上的典型实验或基础知识改编成习题, 就能让学生发现自己基础知识的薄弱,从而毫不犹豫地回到教材。在讲评时让学生查找该知识在教材中的位置并在课堂上阅读相应的内容, 学生阅读之后顿感自己不会的知识其实都在教材中, 回归教材的意识大大增强。</h3><h3> 另外高考试题大多源于教材, 然而, 教材的编写有时也有不严密的地方, 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 对教材中不合理、不严密的地方进行再设计, 使学生既能学到正确的知识, 又能打破思维定势, 大胆创新。</h3><h3>2、习题设计要有层次</h3><h3> 化学复习课是由不同的问题构成的, 而问题的解决过程就是培养学生化学思维能力的过程, 因此, 问题( 含习题) 的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 是否能够激发学生很快进入到积极的思考状态中, 是衡量一节复习课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尤其在高三阶段, 学生的分化程度明显加大, 一般的复习课很难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 将难易不一、杂乱无章的复习内容编制成有序、有梯度的知识, 以符合学生由易到难, 由单一到综合的认知规律, 即教师在备课时要进行/ 递进式问题组的设计。当然, 在问题的选择和编制上, 无论是几个问题的讲解顺序, 还是同一知识中若干问题的设置顺序上, 都应遵循低起步、小步走、阶梯型的原则, 使问题体现递进性和层次性, 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找到思考的起点, 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也就是说, 递进式问题组的设计要符合以下策略, 本文仅结合/ 递进式习题进行讨论。</h3><h3>1、要体现目标定向的策略</h3><h3> 高三复习课的目的在于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得到加强, 尤其要给中差生更多的机会, 使他们学懂、爱学, 因此教师在进行习题设计时, 要明确习题的对象指向( 即某一习题是针对那一层次学生而提出的) 和习题的目的指向( 即拟定的习题的目的是什么) , 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对习题的解决程度, 随时改变提问方式, 推动各层次学生积极地回答。</h3><h3>比如, 高三二轮复习中, 可以将电离平衡的专题知识设计成如下的习题组, 以点带面, 既体现知识的连续性和递进性, 又能在同一板块中将强弱电解质的电离特点、稀释以及水的电离和离子浓度的排序等多个内容进行复练。</h3><h3>基础题组: ( 用大于、小于或等于表示)</h3><h3>( 1) 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CH3 COOH 和盐酸溶液, 其pH 关系是 。</h3><h3>( 2) pH 相同的CH3 COOH 和盐酸溶液, 其物质的量浓度的关系是 。</h3><h3>( 3) pH 相同的CH3 COOH 和盐酸溶液, 稀释同样的倍数, 稀释后pH 关系为 。</h3><h3>( 4) 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CH3 COOH 和盐酸溶液, 由水电离出的c( H + ) 的关系为 。</h3><h3>( 5) pH 相同的CH3 COOH 和氯化铵溶液, 由水电离出的c( H + ) 的关系为 。</h3><h3>递进题组:</h3><h3>( 1) 物质的量浓度和体积均相同的CH3 COOH 和盐酸溶液, 中和相同浓度的NaOH 溶液时, 消耗NaOH 溶液的体积的关系是 。</h3><h3>( 2) pH 和体积均相同的CH3 COOH 和盐酸溶液, 中和相同浓度的NaOH 溶液时, 消耗NaOH 溶液的体积的关系是 。此时, 醋酸钠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h3><h3>( 3) 中和同一份烧碱时, 需pH 相同的CH3 COOH 和盐酸溶液的体积大小关系是 。</h3><h3>( 4) 用烧碱中和CH 3 COOH 溶液至中性, 此时, 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大小的顺序为 。</h3><h3>( 5) 在pH 和体积均相同的盐酸和醋酸溶液中分别加入少量相同的锌粒, 中的锌粒先反应完。</h3><h3>2、要体现知识呈现顺序的策略</h3><h3> 化学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开放的、有序的系统, 恰当的、合理的知识呈现顺序往往能环环相扣, 层层推进, 产生一定的递进性, 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尤其对于综合性强、知识难度大的习题, 对学生的思维层次要求也就高, 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教学时, 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 改变一下相关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 一步步为学生搭设教学的台阶, 使之更贴近本班学生的实际和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 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又可以引领学生乐于接受所学知识, 从而使教学事半功倍。</h3><h3>例如在复习离子浓度大小比较这个专题时, 只需将本专题常见的习题进行归类, 设计成以下递进式的题组即可。</h3><h3>基础题1: 在醋酸钠溶液中, 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关系是 。</h3><h3>递进题2: 100 mL 1 mo l/ L 醋酸与50 mL0 2 mo l/ L NaOH 溶液混合, 在所得溶液中, 各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是 。</h3><h3>递进题3: 把2 mol/ L 醋酸溶液与1 mo l/ L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 在所得溶液中, 各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是 。</h3><h3>递进题4: 将pH= 3 的醋酸与pH= 11 的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后, 在所得溶液中, 各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是 。</h3><h3>3、要体现整体思维的策略</h3><h3> 复习课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而不是单纯地储备知识, 因此设计习题时, 还要从整体把握, 看习题的设计是否有利于学生整体思维的形成。递进式的习题和整体思维的整合关系即为局部和整体的关系, 整体是局部问题组成的, 没有局部就没有整体, 因此整体思维方法离不开对局部问题的深入剖析。例如在复习化学计算时, 可以应用以下习题组:</h3><h3>基础题1: 将14 g 铁粉投入到足量的稀硝酸中, 经充分反应后, 最多消耗硝酸的物质的量是 。</h3><h3>递进题2: 将14 g 铁粉投入到含硝酸01 8 mo l 的某稀硝酸中, 经充分反应后, 测得Fe 和HNO3 均无剩余, 假定还原产物只有一种, 则溶液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为 , 其物质的量分别为 。</h3><h3>递进题3: 将14 g 铁粉投入到500 mL 某稀硝酸中, 经充分反应后, 测得Fe 和HNO3 均无剩余。已知反应放出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为4. 48 L。假定反应前后溶液的体积不变且还原产物只有一种, 则原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h3><h3> 此外莘老师特别对二轮复习教学提出建议:根据主题专练。并提出以下主题:海水资源、催化剂、污水处理、元素主题(Cr) 综合实验复习(逻辑推理、复杂体系的实验) 计算分散在不同试题中,涉及关系式、平衡转化率、K、反应热的常规计算等,速率方程表达,关于Kp。数形结合试题。</h3> 生物专场 <h3>河北省冀州中学赵红梅老师</h3> <h3> 赢在二轮 冲刺2019</h3><h3> 高三生物:李春雨</h3><h3>题记:</h3><h3> 经过多年改革,明确了命题追求 “走大道、求大气、宽广融通” 的方向,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以命题改革撬动教学改革的作用。 ——高考改革40年</h3><h3> 教育的本质在于向内发展学生的思维, 向外完善学生的表达,当这两种能力同时表现在一个人身上的时候,才有“成功”的气象。生物的二轮复习恰恰是这两种能力的培养。</h3><h3>二轮目标:突破大题</h3><h3>方针:明确考纲要求、明晰课标定位、探秘考题方向、找准提分专项。</h3><h3>具体措施:</h3><h3>一、总结近几年高考试卷选择题与非选择题的考纲考查点,给学生以直观体验。</h3><h3>二、制作历次考试试题与考纲对照明细表。便于学生掌握考纲中各类考点的考查程度和分布。</h3><h3>三、分类复习规划。让学生充分整理和了解生物学考查项目。</h3><h3>1生物学概念。</h3><h3>2.生物学事实。</h3><h3>3.生物学原理和规律。</h3><h3>4.生物学过程。</h3><h3>5.生物学现象和解释。</h3><h3>6.生物学技术和方法。</h3><h3>7.科学史实验。</h3><h3>8.验证性实验。</h3><h3>9.探究性实验。</h3><h3>10.调查类实验。</h3><h3>11.图表类:遗传图解、系谱图、曲线图、模型等。</h3><h3>12.应用类:生产实践、日常生活。</h3><h3>13.与生物学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如诺贝尔奖。</h3><h3>14.知识点间的联系和结合。</h3><h3>四、复习检测与错题回放。</h3><h3>1.理综周测</h3><h3>2.专题检测</h3><h3>3.平日作业</h3><h3>4.限时训练</h3><h3>将以上过程中学生暴露的问题进行整编和拓展。</h3><h3>五、专题复习制定。</h3><h3>1.考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整体较弱。对于因果关系的论证等逻辑关系的表述不够清晰。2.信息加工能力偏弱,对图表等情境信息不能正确理解和合理分析。</h3><h3>3.实验设计,结果分析和结论归纳等能力比较欠缺,甚至分不清假设与验证、结果与结论的区别。</h3><h3>六、考纲知识细化填空。</h3><h3>每个考纲考点下设计几个问题,结合教材,标清页码,进行分类。</h3><h3>七、二轮专题复习对知识与能力的要求。</h3><h3>不再是知识的细枝末节,而是宏观架构。不再是原有呈现形式,而是打破局限。不再是单纯理论讲解,而是启迪思维。不能是茫茫题海,而是依托真题。</h3><h3>八、二轮后专题划分——以高考五道大题为主线,以小知识点为线索。</h3><h3>专题一:高考29题</h3><h3>专题二:高考30题</h3><h3>专题三:高考31题</h3><h3>专题四:高考32题</h3><h3>专题五:选修</h3><h3>专题六:实验专题</h3><h3>专题七:高考选择题。</h3><h3>小知识点线索如蛋白质,关于素的专题,生物膜,光合作用专题,曲线表示知识点归纳,遗传与育种专题,几种酶的比较,稳态专题,癌变与免疫,同位素示踪法,物质具有的专一性(特异性)。</h3><h3>九、学生的日常活动</h3><h3>1.尝试画各种概念图。如免疫,包括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光合过程等。</h3><h3>2.考纲考点填空。</h3><h3>3.错题回放系列。包括错题原题和变式训练。</h3><h3>十、课堂模式:5A+5B+20C+10D。</h3><h3>5A:学生总结汇报研学成果。</h3><h3>5B:一道题或知识点的训练,要有针对性。</h3><h3>20C:二轮复习网络概况和核心知识讲解。</h3><h3>10D:知识点、答案、试题等的整理讨论。</h3><h3>十一、实验备考策略和方法之考纲实验归类比较</h3><h3>第一类:显微镜观察类实验(7个) </h3><h3>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1-P7) </h3><h3>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1-P26) </h3><h3>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1-P47) </h3><h3>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1-P61) </h3><h3>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1-P115) </h3><h3>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2-P21) </h3><h3>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2-P88)</h3><h3>观察类实验的复习方法</h3><h3>第一步:观察什么(选择材料,为什么这样选择)</h3><h3>第二步:怎样观察(制作装片、涂片、切片)</h3><h3>第三步:观察的过程中需要什么样的处理(染色?保持 活性?死细胞染色?漂洗?其他处理?)</h3><h3>第四步:观察到什么程度(能观察到的现象)</h3><h3>第二类:物质的分离、提取及鉴定实验(2个) </h3><h3>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1-p18) </h3><h3>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1-p97)</h3><h3>第三类实验:调查、模拟及其他实验(5个) </h3><h3>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 </h3><h3>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h3><h3>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 </h3><h3>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h3><h3>酵母菌数量的变化</h3><h3>第四类 探究类实验(6个) </h3><h3>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1-p83) </h3><h3>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1-p91) </h3><h3>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3p51) </h3><h3>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3-p68) </h3><h3>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3-p75) </h3><h3>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3-p112)</h3><h3>十二、经典实验追根溯源</h3><h3>新陈代谢:</h3><h3>酶的发现:1773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帕兰札尼证明胃液具有消化作用的实验 </h3><h3>光合作用的发现: ①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发现植物可以更新空气的实验 ②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证明光合作用产生淀粉的实验 ③1880年,美国科学家恩格尔曼证明叶绿体是光合作用场所的实验 ④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证明光合作用的O2来自水的实验</h3><h3>生命活动调节:</h3><h3>促胰液素的发现: ①沃泰默的实验 ②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 </h3><h3>生长素的发现:①达尔文研究向光性的实验 ②詹森实验 ③拜尔实验 ④温特证明胚芽鞘尖端确实产生了生长素的实验</h3><h3>遗传和变异: </h3><h3>证明DNA是遗传物质:①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格里菲思和艾弗里的实验 )②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h3><h3>遗传规律的发现: ①孟德尔的碗豆杂交实验②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h3><h3>生物与环境: </h3><h3>能量流动的特点:美国生态学家林德曼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定量分析方法 </h3><h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物圈II号”实验</h3><h3>细胞与细胞工程:</h3><h3>各种生物膜在功能上的联系:科学家在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时用同位素标记亮氨酸的实验 </h3><h3>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杂交瘤细胞的筛选实验</h3><h3>十三、用好课本素材和完善课本素材</h3><h3>用好课本素材:酶的实验、光合作用实验、孟德尔实验、DNA是遗传物质实验、生长素系列实验。</h3><h3>完善课本素材:内共生学说、卡尔文实验拓展、孟德尔相关的实验、摩尔根的实验、神经递质的发现实验、促胰液素的发现实验、浆细胞分泌抗体的发现、生长素系列实验、林德曼定律。</h3> 高考改革专场 <h3> 高考综合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h3><h3> 山东省潍坊中学 赵洪东</h3><h3> 赵洪东,山东省潍坊中学副校长。中学正高级职称。2019年3月10日,赵洪东应北京博学睿思教育研究院邀请,在辽宁大学(崇山校区)东阶梯教室,作了《潍坊中学选班走读的探索与实践》的专题报告。</h3><h3>内容分为五个部分:</h3><h3>第一部分:高考改革认知 </h3><h3>(一)高考综合改革的时代背景</h3><h3> 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专业机构组织实施、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的运行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2013习近平《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h3><h3>2020年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体制机制,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h3><h3>(二)高考综合改革的基本原则和改革本质 </h3><h3>基本原则:坚持育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着力完善规</h3><h3>则,确保公平公正;机会公平、程序公开、结果公正;体现科学高效,提高选拔水平;增加学生选择权,促进科学选才,完善监管机制;加强统筹谋划,积极稳妥推进;整体设计,统筹实施,试点先行。</h3><h3>改革本质:促进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每个孩子提供适合的升学通道;打通高中与大学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给高中和高校办学自主权。</h3><h3>(三)高考改革的主要任务</h3><h3>1.完善高中阶段学业水平考试制度</h3><h3>2.建立并规范高中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h3><h3>3.深化夏季高考(统一高考)改革</h3><h3>4.探索本科高校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招生模式,促进高校科学选才</h3><h3>(四)高考改革带来的思考</h3><h3>要学习领会国家和教育部层面高考改革方面的文件精神,关注上海市和浙江省的试点情况(了解细节),关注第二批启动高考改革的省份的实施方案。</h3><h3>1.认清高考改革的目的 </h3><h3>2.把握高考改革的趋势 </h3><h3>3.做好高考改革带来的挑战及应对</h3><h3>(五)高考改革带来的挑战 </h3><h3> 选择性是新高考的重要特征之一。高考改革方案计入高考录取依据的等级性的学业水平考试的科目选择权交给了学生。选择体现在三个方面:科目,老师,考试时间和次数;选择应该遵循的原则:学生的兴趣、潜力和特长,希望升入的大学和专业,未来就业与生涯规划。</h3><h3> 学生具备了选择的权利,并不意味着学生具备了正确选择的能力。教会学生如何选择、指导学生做出正确选择应该是学校的职责。必须在校内建立学生学业、升学与生涯规划的指导体系,培养专兼结合的指导队伍。对学生的发展指导工作从高一开始,但是,真正的选课、走班,可以从高二开始。尽量保持稳定,保持班级建制,保持班主任和班级活动。</h3><h3>从学生角度而言,所选择的等级性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不尽相同,类型众多,按照分类组班几乎是不可能的。对于同一门课程,选择作为通过性的学业水平考试与选择作为等级性的学业水平考试,学习的内容、难度、进度可能完全不同,所以必须采用分类教学。尽管理论上存在多次考试的可能性,但是,从操作层面而言,容易造成教学管理安排混乱。对于选课、走班,必须采用高度信息化的管理。对于轮空的同学,要有详实的管理和督促学习机制。</h3><h3>(六)高考综合改革体现领导力的两件事</h3><h3>1、如何选课走班?</h3><h3>2、如何开展综合素质评价?</h3><h3>第二部分:学生发展指导 </h3><h3>(一)学生发展指导课程 </h3><h3> 学生发展指导课程,是指引导学生在充分认识自我、认识外部世界的基础上,结合学业水平和学业能力,帮助学生确立未来职业志向以及做好各阶段生涯规划的一门课程。其开展主要是通过课程实施、职业体验、学科渗透、校园活动等途径进行。通过发展指导,使学生正确认知自我,明确未来发展方向,为学生选课走班提供合理依据。</h3><h3>(二)为什么要开设学生发展指导课程</h3><h3> 大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不感兴趣、满意度低;目前高校毕业生对口就业率低;很大部分大学生入职后幸福指数低……</h3><h3>高中阶段对未来没有明确方向,缺乏自我认识和外部世界的探索,在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没有将自己内心需求与社会需要做有效对接,继而导致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受限。</h3><h3> 而高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选择未来人生发展方向的关键时期。做好学生发展指导工作,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认识自我,发现兴趣特长,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培养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意识和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成长和幸福人生奠基。</h3><h3>(二)为什么要开设学生发展指导课程</h3><h3> 新一轮高考综合改革,强化了选择性教育,实施选课走班教学,迫切需要对学生自我认知、课程选修、志愿选择、生涯规划等方面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根据自身实际选择适合的发展方向。</h3><h3>(三)学生发展指导的基本原则和指导目标</h3><h3>1、基本原则:</h3><h3> 立德树人,树立正确导向。以人为本,突出主体作用。因材施教,尊重个体差异。全员参与,形成工作合力。 </h3><h3>2、指导目标:</h3><h3> 自我发展目标---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身兴趣、性格、能力、需要、价值观等特点,合理认识学业水平和学习能力,并与个性特点做有效对接,培养社会责任感等。</h3><h3>生涯探索目标---培养学生对社会环境和各类职业、大学专业等学职信息的认识能力、判断能力等。</h3><h3> 生涯管理目标---辅导学生结合自身特点和社会需求确定正确的人生目标和阶段目标,做出科学的选考决策、专业志愿和职业规划,并培养积极的心态,管理好相应的生活角色等。</h3><h3>(四)潍坊中学学生发展指导课程的研究与实施历程</h3><h3>(五)学生发展指导反思与展望 </h3><h3> 学生发展指导并不是为学生的人生设定不可更改的程序,而是通过对“我想做什么?”“我能做什么?”“我该做什么?”三个问题循而往复地不断追问,明确方向,夯实行动。</h3><h3>学生发展指导工作是全员参与的一项教育任务,主题班会、各学科、社会实践渗透学生发展指导将成为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工作的趋势。</h3><h3>学生发展指导需要以人为本,立足校情学情,不断拓展学生发展指导课程资源,使其更好地服务于选择性教育教学,为学生选课走班和各阶段发展提供指导。</h3><h3>第三部分:选课走班实施</h3><h3>(一)高考改革如何考?</h3><h3> 考试时间安排:语文、数学考试于每年6月份按照国家统一高考时间进行。外语科目考试安排2次,第1次在高三上学期结束时进行,第2次在高三下学期结束时随夏季高考进行。考生最多可参加2次外语科目考试,选择最好成绩计入高考成绩。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时间安排在每年6月份夏季高考(统一高考)后进行。对于外语,施行1年2考,但需要注意:第一次考试只考听力,提供2次机会,中间休息半小时,时间在高三上学期末。第二次考试就是在6月份,不考听力,只考笔试。 </h3><h3>(二)高校招生如何招</h3><h3> 《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增强高考与高中学习的关联度,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组成。保持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科目不变、分值不变,不分文理科,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计入总成绩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由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 </h3><h3>(三)潍坊中学选课指导建议</h3><h3>1.关注学生个体思维特点(从孩子的天性和长处出发)</h3><h3>理科思维:对规律性的东西更感兴趣;熟悉自然科学,喜欢追求问题的本质,逻辑推理能力、数学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实验操作分析能力。典型学科----物理。</h3><h3>文科思维:对知识点的记忆比较出色;善于在错综复杂的各种现象中凭借本能得到一种感觉;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较好。典型学科---历史。</h3><h3>文理平衡:代表学科:化学、生物、地理、政治。 </h3><h3>2.关注高校录取专业要求</h3><h3>理科方面:专业吻合度最高的是物理,其次是化学。</h3><h3>文科方面:专业吻合度最高的是历史。</h3><h3>物理和历史的组合时适应面最宽的组合,当然也是难度最大的组合,有非学霸莫选的说法。</h3><h3>如果想考顶尖名校,最好还是选个物理。</h3><h3>3.关注校情和教情</h3><h3>校情:学校的办学特色(人文类、理工类、艺术类等)。</h3><h3>教情:学校的优势学科(学校的师资构成、备课组的合作精神、研究能力及学科成绩等)。</h3><h3>4.关注个人优势学科</h3><h3> 这是选择的最核心问题,因为“成绩>所有”。学生要正确估计自己各科水平,通过最为重要参考的数据信息判断自己的层次。</h3><h3>优势学科指排名靠前的学科,而不是分数高的学科。</h3><h3>关注学科学习中投入的时间与成绩的关系(投入和成绩是否成正比?)</h3><h3>(三)走班指导建议</h3><h3>小走班”模式。部分学生或科目走班,即在尽可能满足学生选择的基础上,根据“能少走则少走”的原则,依据学生的选课结果,优先将三科选择相同的学生组成行政班,其次将两科相同的学生组成行政班、其他学科走班。</h3><h3>优点:能够满足学生的选择;由于部分班级完全不走班,部分班级只有一科选</h3><h3>考学科走班,可避免因走班过多带来的管理难度,减少管理成本;教学班变化不大,教师和教室缺口也不是很大。</h3><h3> 不足:高一成立的行政班需要重新组合,班级文化需要重新建构,师生需要重新熟悉;由于学生自主选择造成不同组合之间生源基础不同,增加教师安排、师生评价难度; 选择不同组合的学生走班程度不同,排课有一定难度。 </h3><h3>潍坊中学2017级走班模式:</h3><h3>按单元:按照ABC三个单元进行走班教学,减少走班半径和管理难度。</h3><h3>分类别:单元内根据学生的选课组合情况分班,在满足学生选课意愿的前提下,分门别类,因材施教。</h3><h3>分层次:对学科难度较大,学生学习基础差距较大的科目,如数学、物理、英语等科目实施分层教学,组建分层学科教学虚拟班。 </h3><h3>(1)分班</h3><h3>a.单元内等级考科目组合相同且人数接近50人(或是50的倍数)的组合组成行政班,科目固定不走班。</h3><h3>b.等级考科目组合少于50人的组合,根据“定二走一”的原则,根据组合类型和报选组合的人数先组成行政班,再根据“走班学科对开”的原则组成相应的学科教学班级。</h3><h3>c.根据正式选课结果,多数学生的行政班和教学班合二为一(定三走零);少数学生走班教学(定二走一)。实现教学和管理的最大稳定。</h3><h3>第四部分:综合素质评价</h3><h3>综合素质评价是基于学生成长发展事实对学生学业修习状况、核心素养和日常行为表现的影响,客观反映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情况的系统评价,是促进学生自我认识、自我完善,积极主动地发展、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是评价方式的重要改革。</h3><h3>2014年12月出台的《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中,明确了高中和高校的责任,高中学校要将学生综合素质档案提供给高校招生使用,高等学校要制定科学规范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和办法,对档案材料进行研究分析,作为招生录取的参考。 </h3><h3>同时明确了综合素质评价的内涵,突出了对学生全面发展状况的观察、记录、分析,要求 “谁使用谁评价”。作为中学,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客观记录有意义的成长经历,帮助学生建立综合素质档案,提供给高校使用。 </h3><h3>潍坊中学推进综评的举措—管理团队建设:</h3><h3>(一)成立综合素质评价项目管理团队 </h3><h3>1.成立潍坊中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研究团队</h3><h3>职责:负责理论政策研究;制定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细则、配套措施;解决实施过程出现的疑难问题;及时研究评价工作中出现的有关问题等。</h3><h3>2.成立潍坊中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实施团队</h3><h3>职责:组织开展班级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负责对本班学生进行培训;指导学生及时收集整理有关材料,督促按时上传信息平台;对评价数据进行汇总整理,组织展示、交流活动;解答学生与家长的咨询等。</h3><h3>(二)研究相关文件精神,组织外出学习,制定潍坊中学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细则。 </h3><h3>(三)潍坊中学综评特色解读</h3><h3>潍坊中学综合素质评价主要解决的是:评什么、怎么评、怎么用和怎么做的问题。</h3><h3>第五部分:三级联动方案</h3><h3>“三级联动”是潍坊中学根据高考综合改革要求和学校发展需求构建的创新型教育管理体系。所谓“三级”是以高一、高二、高三三个年级为基础,辐射到五个教学部各学科各学段的教育教学管理对象。所谓“联动”,即统筹安排、合理规划、资源共享、联合管理、互为补充、整体推进的管理模式,使高中三年像齿轮一样吻合有序推进。三级联动管理既有助于增强校级层面的教育合力,又利于各教学部之间的良性竞争,大幅度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发展。</h3>

高考

新课标

复习

考查

学生

备考

知识

习题

溶液

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