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源追梦(综合版)

老木呆子

<h1><b>  目录</b></h1><h1><b></b><b> 第一章:追梦</b></h1><h1><b></b><b> 第一节:零星记忆</b></h1><h1><b></b><b> 第二节:珍贵的老照片</b></h1><h1><b></b><b> 第三节:难忘的旅程</b></h1><h1><b></b><b> 第二章:圆梦</b></h1><h1><b></b><b> 第一节:瞻仰启航纪念塔</b></h1><h1><b></b><b> 第二节:探访铁道兵诞生地</b></h1><h1><b></b><b> 第三节:参加联欢会</b></h1><h1><b></b><b> 第三章:续梦</b></h1><h1>——————————————————————</h1><h1> 【卷首语】</h1><h1> 1971年新兵训练结束后,我到师医院(武当山遇真宫)参加卫生员培训。卫训队的四位领导是:指导员任富田,一排长朵丽英,二排长高丽辉,三排长刘月英。另有通讯员一人。学员10个班,1—9班是女兵,10班是男兵。<br> 三个多月的卫训很快就结束了,女兵分到1—5团卫生队和师医院,男兵分到师后修理营、汽车营、仓库等单位。<br> 分兵之后,只要不在一个单位,基本没有见面的机会。2017年,为寻找卫训队战友,我建了“遇真记忆”微信群。群里大多数战友48年没有联系,都想见见面。于是,我们商量组团旅游。</h1><h1> </h1><h1><b> 毛主席题写的“铁道兵”题词碑</b><br></h1><h1><br></h1><h3></h3><h3></h3><h3></h3><h3></h3><h3></h3><h1><br></h1><h3></h3><h3></h3><h3></h3><h3><br></h3> <h3></h3><h1><b> 第一章:追梦<br></b> 我这里所说的“追梦”大概有以下含义:追寻48年来如梦一般的零星记忆;追寻老照片记录的片段生活;追寻辽沈战役中铁道兵老前辈的足迹。</h1><h1><b> 第一节:零星记忆</b><br> 一. 四位领导<br> 指导员任富田平时寡言,即使在全队集合时话也不多说,而且显得很认真、很严肃。有一次,我找通讯员小胡时,无意中见到指导员,他问寒问暖后,我才发现他很会关心人。<br> 一排长朵丽英,热情负责,有耐心,善于做思想工作,对我们的关心总是无微不至。<br> 二排长高丽辉,敢管敢说,一是一,二是二,所以我总以为她很严厉。有位战友在真仙殿和她偶遇后,告诉我们:高排长对人非常和善。<br> 三排长刘月英,和蔼可亲,脸上总挂着笑容,和士兵在一起时,常会让人一时间忘记她是军官。<br> 近半个世纪以来,四位领导的模样一直在我心里记着。<br> 二. 九十女兵<br> 我们和女兵每天一起排队用餐,一起听课。下课时,男兵和女兵也很少说话。如果偶遇,不便回避,也只是礼节性的点点头,一笑而过。晚上,会听到她们在楼上走来走去的脚步声,偶尔听到歌声、笑声。总之,在我记忆中,她们长得一样,聪明好学似乎也一样。除此以外,一切都平平淡淡,没有特别的记忆。<br> 48年来,九十名女兵中,我能说出六人的名字,至于她们各有什么特征,似乎一点都说不清楚。但不知为什么,模模糊糊的记忆却总在脑海里模模糊糊呈现出来······<br> 三.六件小事<br> * 去南山采药,有战友不小心碰到了马蜂窝,一大群马蜂嗡嗡乱飞,吓得好几个女兵抱头大叫。<br> * 一次紧急集合,还没起跑,有个女兵背包散了。<br> * 全队仅有的三颗子弹丢了。领导排查时,有的说应该和枪一起往下移交了,有的说没注意枪里有没有子弹。结果楞是没查出子弹啥时候丢的。<br> * 一天深夜,紧急集合,听说抢救病号需要0型血,女兵和男兵一样积极报名验血。记得有几个女兵和我一起献了血。<br> * 站岗、帮厨、在自己身上练习针灸和注射,女兵和男兵一样不甘落后。<br> * 早餐的队伍很长,女兵在前,男兵在后。有时,男兵到了,馒头没了,邻桌女兵发现后就送过来。后来,先到的女兵干脆特意帮我们拿馒头。<br> 卫训结束,课内的专注、课外的轻松、开饭路上的愉悦、送馒头的微笑、楼上的脚步声、笑声、歌声全都悄然消失,我,坦然接受了这一切。可是,百来个人突然天各一方,身在何处,所做何事,互不知情,确实让我郁闷了很久,很久······<br> 莫名的牵挂也常常伴随着郁闷悄然而生······</h1><h1> <b>张天良战友书“探源追梦”</b></h1><h3></h3><h3></h3> <h1><b>   第二节:珍贵的老照片</b><br> 48年后,我借助微信见到了部分战友的老照片。而这些照片似乎在用无声的语言叙说着部分战友别后的故事······<br><b><br></b></h1><h1><b> 图1:朵排长带领战友学习文件<br> 图2:刘排长带领战友</b><b>帮厨</b></h1><h1><br></h1><h3></h3><h3></h3> <h1><b> 图1:严秀芹等在救治伤员<br> 图2:裴秀英等互练肌肉注射<br> 图3:胡霞等互练针灸<br>  </b></h1><h3></h3> <h1><b> 图1:阳光班长组织业务学习<br> 图2:卢桢等在武当山采药</b></h1><h1><b></b><b> 图3:陈淑琴等为伤病员洗被套</b></h1><h1><b>  </b></h1><h3></h3><h3><br></h3> <h1><b>图1:席柳宁、胡霞、于仲军、</b></h1><h1><b></b><b>韩黎鹰军医学校毕业后留影</b></h1><h1><b>图2:韩黎鹰等战友准备查房</b></h1><h3></h3> <h1><b>  刘排长等战友在遇真宫</b><b>合影</b></h1><h3></h3> <h1><b>  1975年9月,原卫训队邓学俊战友(前排左2)和张立宪战友入选第三届全国运动会女兵仪仗队队员。</b></h1><h3></h3> <h1><b>  图1:四团卫生队李红武等战友在配药房<br>  图2·3·4:四团卫生队卢桢、吴丽珠等战友合影</b></h1><h3></h3> <h1><b>  图1:三团卫生队简小梅等战友在武当山隧道口合影<br>  图2:简小梅等战友踏雪为伤病员洗被套<br>  图3:四团卫生队张立宪班长组织战友学习时事政治<br>  图4:四团卫生队李红武等战友进山巡诊</b></h1><h3></h3> <h1><b>  图1:2018年,陈金祥、曾祥会战友拜访卫训队指导员任富田</b></h1><h1><b></b><b> 图2:任富田老首长赠送墨宝</b><b>——“战友情深”</b></h1><h1> </h1><h1><b>不见生公四十秋 中间多少别离愁</b></h1><h3></h3><h1><b> (宋·释文珦)</b></h1><h3></h3><h3></h3><h3></h3> <h1> <b>第三节:难忘的旅程</b></h1><h1><b></b> 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诞生于哈尔滨。辽沈战役中,铁道兵无数次走出哈尔滨,途经镜泊湖、长白山、吉林、长春、牡丹江等地,抢修桥梁,抢修铁路,把2000万斤军粮和大量军用物资送到前线。尤其值得称道的是:铁道兵在辽沈战役中创造了九天运送十万大军的奇迹。此后,无论是抗美援朝,还是修建兴安岭林区铁路,可以说东北大地处处都留下了铁道兵的足迹。</h1><h1>  为缅怀革命前辈,继承优良传统,我们铁一师战友旅行团一行25人,虽然分别来自北京、上海、天津、南京、昆明、广州、海口等13个城市,但大家一致同意:以“探源追梦”为旅行主题,聚吉林,走长白,过镜湖,入冰城,并决定于“八一”建军节参观铁道兵纪念园和铁道兵诞生地——极乐寺。<br></h1><h1> 2019年7月28日上午,先期到达吉林的十九位战友在宾馆会面。</h1><h1><b> 相聚不敢认 各自报姓名</b><br></h1><h3></h3> <h1><b>人生所贵在知己 四海相逢骨肉亲<br> (唐·李贺)</b></h1> <h1><b>今宵剩把银红照 犹恐相逢是梦中<br> (宋·晏几道)</b></h1> <h1>  由于几位战友尚在途中,大家决定先去北山公园观光、叙旧,等待汇合时间的到来。<br></h1><h1><b> </b><b>欢笑情如旧 萧疏鬓已斑</b></h1><h1><b> (唐·韦应物)</b></h1><h3></h3> <h1>  <b>才聚又恐散 相邀把影留</b></h1><h3></h3> <h1>  北山公园是吉林市著名的以山水景观为主的旅游胜地 。园内峰峦叠翠,亭台楼阁遍布,一座卧波桥把湖水分为东、西两湖。夏季,湖中荷花盛开,微风起时,花香四溢。</h1><h3></h3> <h1>  <b>故人江海别 几度隔山川<br> (唐·司空曙)</b></h1> <h1>  当日晚,计划在吉林汇合的23位战友全部到齐,大家顾不上旅途劳累,带着欢声笑语,前往松花江观赏夜景。</h1><br><h3></h3> <h1>   <b>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br> (唐·张九龄)</b></h1> <h1><b>霓虹灯下嫣然笑 烟波江畔倩影生</b></h1><h3></h3> <h1><b>四十八载不知处 松花江畔见君颜 </b></h1> <h3></h3><h3></h3><h3></h3><h1> 7月29日上午,我们按计划去龙潭山观光揽胜,下午去延边参观朝鲜族民俗村,体验长白山漂流,游览魔界。</h1><h1><b> </b></h1><h3></h3> <h1><b>  小憩弄倩影 此处夕阳红</b></h1><h3></h3> <h1>  龙潭山位于吉林市东部,与朱雀山、玄天岭、小白山合称吉林四大名山。</h1><h1><b> 龙潭山上一御道 </b><b>捷足先登意从容</b></h1><h3></h3><h3></h3> <h1><b>  民俗村前过 对镜不踌躇</b></h1><h3></h3> <h1><b>  好客朝鲜族 翩跹起广袖 </b></h1><h3></h3> <h1><b>  作客不拘礼 朝汉乐相融</b></h1><h1><b> </b></h1><h3></h3> <h1><b>  体验漂流趣 笑声没清流</b></h1><h3></h3> <h1><b>   </b>29日,我们游览龙潭山遗址公园,参观朝鲜民俗村,体验长白山漂流,参观魔界风景区。这一天的游程轻松愉快,尤其是长白山漂流给大家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好印象。能在长白山漂流,对于我这个长期生活在江南的人来说,简直是意外的收获,意外的享受。</h1><h1><b> 徜徉魔界里 林深无尽处</b></h1><h3></h3> <h1>  30日,我们赶早登上了前往长白山的游程。由于天气晴好,我们对很快能一睹天池美景充满信心。<br></h1><h1> 离长白山景区越来越近时,天气开始发生变化,由晴转阴,不久,便细雨蒙蒙。在天棚排队近两小时期间,我丝毫不急,心想:等候时间长些,也许会雨过天晴。<br> 可是,那雨,似乎故意与我们作对,越下越大。那雨声,竟然淹没了天棚里数百近千人的嘈杂声。<br> 雨,越来越大;风,越来越大;天,越来越冷。<br> 塑料雨衣,可以遮风挡雨,还可以适当保暖,每个游客似乎都想到了这一点。于是,天棚下,四、五个卖雨衣的摊点开始排起长长的队伍;出租棉大衣的摊点,生意自然也很不错。<br> 终于轮到我们乘坐登山环保车,大家钻进车厢,任由车外风雨肆虐。<br> 大概来到半山腰,车窗外亮起来了,我重新燃起一睹天池美景的希望。<br> 车在盘山路上行驶……<br> 长白山山顶环绕着海拔2500米以上的奇峰16座,陡峭险峻,雄姿各异。最高峰叫将军峰,在朝鲜境内,海拔2749米。我国境内最高峰是白云峰,海拔2691米。<br> 《山海经》称长白山为“有神之山”。绵延上千公里的长白山脉,横亘于东北三省东部,与黑龙江水形成“白山”、“黑水”掩映之势。长白山以其雄伟、壮观、神奇、原始而闻名天下。山顶有火山口湖长白山天池,终年青烟缭绕,很少揭开羞涩的面纱,但其风景绝伦,美不胜收,如同仙山瑶池,叫人不敢逼视。</h1><h1><b> </b></h1><h1><b> 人潮涌动急 天池云雾浓</b></h1><h3></h3> <h1>  长白山是中华十大名山之一。长白山系,北起乌苏里江畔的完达山,南抵渤海之滨的老铁山,绵延1300多公里,总面积超过30万平方公里,是欧亚大陆东缘的最高山系。长白山具有明显的垂直气候带,各种气候要素随山体增高而发生变化,其中降水和温度的变化最为剧烈。从山麓到几千米高的山顶,等于向极地方向跨越几个气候带,因此长白山气候具有多样性,风、雨、霜、雪随时可能出现。因此,到了长白山看不到天池是常有的事。</h1><h1> 人们虽然预料到很难见到天池,但依然从千里之外赶集似的涌向长白山。我们战友旅行团也是如此。 </h1><h1> 快到山顶时,豆大的雨点又开始击打着车窗,刚刚燃起的见天池的希望面临新的破灭……</h1><h1> 车到山顶,大家依次下车,不下车不知气候恶劣:雨,不算大;风,怒吼着,嚎叫着,大有横扫一切的疯狂。一个人无法站立,一迈步似乎要随风翻飞。战友们也许是担心哪位战友会被风刮走似的,不约而同地相互拉紧手,前面的人拽着后面的人,后面的人依次拽着再后面的人……<br> 说来真怪,这种恶劣天气,三五分钟就过去了,接着便又是细雨蒙蒙。<br> 山顶上,人们潮水般涌向一个方位——观看天池的铁索栅栏……</h1><h1> “天池在哪里?天池在哪里……”</h1><h1> 没有人回答。因为,此时的长白山,雨纷纷,雾蒙蒙,人们在几乎没有能见度的环境里找寻着天池……<br> 突然,前面的人“哦!哦!哦!”齐声大叫起来,无数的人高高地举起手机拍照,我猜想一定是见到天池了。<br> “唉!一闪而过,一闪而过,来不及拍,来不及拍。” </h1><h1> 前面的人几乎都这样遗憾地却又莫名地笑着自言自语。<br> 雨小了,风小了,但云雾笼罩,能见度非常差。据说,由于气候变化无常,加之高山垂直气候的影响,一年中有超过三分之二的日子见不到天池。尽管如此,人们依然耐心地等待着······<br><b> </b></h1><h1><b> 期盼云雾散 一睹天池容</b></h1><h1><b></b></h1><h3></h3> <h1>  30日这天,我们的主要目的是观赏天池,天不作美,天池羞涩,不肯以真容示人。但战友们没有半句抱怨之辞:因为,天气晴好之日,突然风雨交加实在令人难忘;因为,在风雨中手牵手互相关爱着挣扎向前的场面实在令人难忘;因为,未见天池却依然开心地笑着、叫着的情景实在令人难忘;因为,战友们心有灵犀——快乐,在于享受过程而不是结果;更因为,脚下的路也许正是铁道兵前辈走过的路。且不说辽沈战役中铁道兵为军运无数次经过长白山的故事,单就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李寿轩将军为修建森林铁路带队在兴安岭、长白山勘察三个月的经历,足以说明我们脚下的路的确是铁道兵前辈们走过的路。正因为这些,我们没见到天池也没有感到特别遗憾。<br>  从长白山下来后,雨,时大时小;风,温柔了许多。战友们在导游引导下,依次游览长白瀑布、紫龙温泉(又叫“聚龙泉”)、绿渊潭、小天池、地下森林。<br>  长白山瀑布群位于白头山天池池北,天池四周有十六座奇峰,北侧有一缺口,称U形门(古称小门),天池水由此流泻而下,由于山大坡陡,水势湍急,一眼望去,象一架斜立的天梯,人们称之为"通天河",也叫"乘槎河"。长白山瀑布挂在群峰竞秀的半壁天堑上,从山口喷豁而出,流到1250米处,迭落直下,形成高达68米的瀑布——长白瀑布。由于落差大,在雪龙似的水柱猛烈冲击下,溅起无数浪花,犹如漫天飞雪,崖下形成20多米深的水潭——银环湖,又名“小天池”。<br>  长白山天气确实变化无常,几乎是同一时段来到小天池,前面几位战友拍照时,细雨朦胧。我们几位战友仅仅晚了几分钟,便只能在滂沱大雨中观光拍照了。<br> </h1><h1><b> 急走小天池</b></h1><h3></h3> <h1> <b>流连绿渊潭 </b></h1><h3></h3> <h1>  <b>乡间别墅迎朝阳</b></h1><h3>  </h3> <h1> 31日,我们游览镜泊湖、镜泊峡谷、吊水楼瀑布。<br>  <br> <b>少年乐新知 衰暮思故友<br> (唐·韩愈)</b></h1><h3></h3><h3></h3> <h1>  镜泊湖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宁安市西南部,湖形略似 S形。全湖南北总长45公里,南部最宽处约6公里;北部最窄处仅400米左右。全湖面积约95平方公里。镜泊湖海拔 351米,湖水由上冲泻而下,形成一个宽约30多米、落差20多米的镜泊湖瀑布,俗称“吊水楼”瀑布,湖水由此流入牡丹江。<br>  </h1><h1> <b>游湖话深情</b></h1><h3></h3> <h1>  镜泊峡谷距牡丹江市100公里,原名老河谷朝鲜族民俗村,位于镜泊湖风景区北门,吊水楼瀑布村坎下,紧邻火山口国家森林公园,是东北地区哈尔滨--亚布力--镜泊湖--火山口国家地下森林公园--长白山旅游线上的重要景点之一。<br>  </h1><h3></h3> <h1> <b>谷深莫过战友情</b><b></b></h1> <h1> <b>峡谷离别意 问君几时还</b><b></b></h1> <h1>  群山环抱的长白山天池,从北侧天文峰与龙门峰之间一缺口流出,沿悬崖峭壁之间的天河向北流至断崖处突然跌涛而下,势如万马奔腾,形成了落差8米高的瀑布,这就是著名的吊水楼瀑布。远望瀑布似白练悬空,又似银河天落,景致蔚为壮观。<br><b> </b></h1><h3></h3> <h1>  <b>探访吊水楼</b></h1> <h1>  <b>第二章:圆梦</b></h1><h1> <b>第一节:瞻仰铁道兵起航纪念塔</b></h1><h1> 7月31日傍晚,我们铁一师卫训队旅行团到达哈尔滨,此时,报名的战友全部到齐,终于圆了见面的梦,每个人都显得异常兴奋。<br> 8月1日晨,在黑龙江铁道兵战友文化联谊会郝新宝会长带领下,我们满怀激动的心情,前往渴望已久的“铁道兵纪念园”瞻仰“铁道兵启航纪念塔”。</h1><h1> 快到启航纪念塔时,远远望见另有一支队伍,人人穿着迷彩服,印着“铁道兵”字样的旗帜迎风招展,他们正阔步向着纪念塔行进。</h1><h1> 心有灵犀一点通,两支队伍不约而同,十分自然地在塔下汇合。大家虽然互不相识,但每个人脸上都挂着亲切的笑容互致问询,互致问候······</h1><h1> 铁八师队伍中热心肠的战友主动出来整队、领唱:“背上了(那个)行装扛起(那个)枪······” 嘹亮的歌声在纪念园上空久久回荡······</h1><h3><b style="font-size: 20px;"> 两支队伍同一心愿</b><br></h3><h3></h3><h3></h3> <h1>  启航纪念塔简介 (一)<br>  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成立70周年,由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呈报,经哈尔滨市人民政府批准,在哈尔滨市滨州桥北端的中东铁路公园内,划建“铁道兵纪念园”,并将园区内的观光塔命名为“铁道兵启航纪念塔”。塔基上设有“铁道兵文物陈列室” ,毛主席题写的“铁道兵”题词碑矗立在铁道兵战士立体雕像前,题词碑背面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史略”。立体雕像正面有朱德委员长题写的“人民铁军”四个大字,背面是叶剑英元帅的“逢山凿路,遇水架桥,铁道兵前无险阻;风餐露宿,沐雨栉风,铁道兵前无困难”题词。基座上部四面是铁道兵历史浮雕群像,基座正面下部是高翔战友所作“铁道兵英雄赋”。在纪念塔东、南、西三面醒目高处均悬挂着毛主席题写的“铁道兵”三个字。铁道兵兵徽高嵌在塔顶之上,使纪念塔显得更加雄伟壮观。</h1><h1> <b>塔下留影气更豪</b></h1><h3></h3> <h1>  启航纪念塔简介 (二)<br>  铁道兵启航纪念塔是哈尔滨滨州铁路桥旁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观光塔全塔设有两部斜拉电梯,是哈尔滨唯一的一处斜形观光电梯。<br>  远看纪念塔,犹如将要扬帆起航的帆船。观光塔采用钢结构,是对老铁路桥的延续和呼应。塔高39米,塔身由6根钢柱组成,与地面形成60°角,塔身挺拔有力。在钢柱的附近是两组斜行观光电梯,这是哈尔滨第一个采用斜行观光电梯的建筑,电梯斜向行驶,给游客带来不一样的乘坐体验观景感觉。<br>  纪念塔位于哈尔滨市中东铁路公园江北段内,塔上设有一个100多平方米的观光平台,堪称远眺冰城的最佳去处。置身塔台,老江桥、松花江、江南岸天际线、太阳岛、哈尔滨大剧院、周边湿地以及冰城之美尽收眼底。</h1><h1> <b> 塔下有靓影 莫道近黄昏</b></h1><h3></h3> <h1><b>  高歌一曲展英姿</b></h1> <h1>  再见,铁兵纪念园!<br>  再见,启航纪念塔!<br>  你为见证铁兵而诞生!<br>  我为你的诞生而自豪!<br>  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铁道兵纪念园,顺道去参观俄罗斯风情小镇。<br>  哈尔滨的建筑,有许多属于俄罗斯风格,俄罗斯风情小镇就是其中之一。小镇上有27座俄罗斯风格的住宅。走进小镇,有一种不出国门即可领略俄罗斯风情的感觉。</h1><h1><b> 风情小镇添风情<br></b></h1><h3></h3><h3></h3> <h3></h3><h1> <b>第二节:探访铁道兵诞生地</b><br> 铁一师后勤部政治处干事洪承惠同志把这次旅行的主题定为“探源追梦”。这里的“探源”指探访铁道兵诞生地——极乐寺。<br> 我们旅行团25位战友,来自全国13个城市,如果只为聚会,我们可以选择北京、上海等大都市。我们放弃大都市,千里奔波,远赴吉林市,登长白山,过镜泊湖,进哈尔滨,为的就是走一走铁道兵前辈走过的路,亲身体验铁道兵前辈的艰辛。我们五月筹备,六月组团,七月启程,特意选择“八一”建军节瞻仰“铁道兵启航纪念塔”,探访铁道兵诞生地,目的正在于进一步弘扬铁道兵精神,传承铁道兵文化。<br><b> 此地无声胜有声</b></h1><h1><br></h1><h3></h3><h3></h3><h3></h3><h3></h3> <h1>  极乐寺简介</h1><h1> 极乐寺坐落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东大直街九号,建于一九二四年。据查证:建造极乐寺工作,由中东铁路护路军总司令、哈尔滨特别市长朱子桥将军和哈尔滨铁路局稽查局长陈飞青等人共同发起,由天台宗第四十四代法嗣倓虚大师主持。极乐寺是东北四大丛林寺院之一,也是黑龙江省唯一一座全国重点寺院。</h1><h1> 极乐寺山门的寺匾是清末状元江苏南通张謇所书。全寺共分东、西院两大部分,现占地面积七万七千平方米。正院建筑自山门后依次为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圣殿、藏经楼、三十二应长廊,另有祖师殿、流通处、素餐厅、上客堂、僧寮、斋堂(地下一层为大寮)、慈善会、哈尔滨佛学院。建寺至今,历经九十五年风雨沧桑,几经装修,如今再现宝刹辉煌。<br> 极乐寺现由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极乐寺第七任方丈静波大和尚住持。继任以来,静波大师本着“弘法是家务,利生为事业”的责任,不断加强信仰、道风、组织、人才、教制等建设,培育僧才,讲经、诵戒,使宝刹更加宏伟、庄严,清净祥和。<br><b> </b></h1><h1><br></h1><h3></h3> <h1>  铁道兵与极乐寺<br>  依据中铁建收集的历史资料和哈尔滨市政府保存的极乐寺档案资料记载,以及极乐寺圆寂老和尚回忆,极乐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诞生地。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静波法师的发言进一步证实了这段历史。<br>  以下为静波法师发言内容:<br>  早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时期,辽沈战役之前,党中央为了保障战争期间大兵团快速调动和粮弹等物资补给,1948年,成立东北人民解放军铁道纵队。7月5日,东北军区副政委罗荣恒在极乐寺召开军事会议,宣布成立东北人民解放军铁道纵队。当时,成立大会的会场,设在极乐寺塔院大灵堂(1999年已拆除)。其政治部设在极乐寺正院鼓楼。另,极乐寺无偿提供九栋寺房给护路军三团作军营,建国后,护路军三团撤离极乐寺。</h1><h1> 2017年11月22日,中铁建董事长孟凤朝一行造访极乐寺“寻根”。静波大师与哈尔滨市佛教协会副会长王柏松热情接待了孟凤朝一行。中铁建与极乐寺双方核对了相关历史资料,巡查了寺内原驻军房屋,确认铁道兵确系极乐寺诞生。孟凤朝激动地反复说:“终于寻着根了!”</h1><h1><b> </b></h1><h3></h3> <h1><b>  探源人追梦极乐寺 </b></h1><h1><b></b><b> 极乐寺喜迎追梦人 </b></h1><h1><b> </b></h1><h3></h3> <h1><b>  驻足成立处 留影寄深情</b></h1><h1><b> </b></h1><h3></h3> <h1>  </h1> <h1>  <b>探源千里足 不负有心人</b></h1> <h1>  </h1> <h1>  <b>谁言跋涉苦 梦圆心自恬</b></h1><h3></h3> <h1>  <b>同心追一梦 最是极乐人</b></h1> <h1>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纵队成立处”纪念碑前,我们逗留的时间最长,每位战友都拍了照,但都还依依不舍地站在那里……<br>  此时,我特别想见静波法师,希望能亲耳聆听静波法师关于铁道兵诞生过程的介绍。于是,我找到图书馆负责人,想通过他们邀请静波法师。图书馆负责人知道来意后,立刻派人送我去“上客堂”。 “上客堂”里正面坐着一位法师,其一侧站着几位僧人。我自作聪明,直接称其“静波法师”并说明来意。正襟危坐的法师起身行礼后说“静波法师今天在外地讲学”,并告诉我当年成立铁道纵队的“大灵堂”已经拆除,但他愿意带领我们去参观钟鼓楼——铁道纵队政治部办公处。没见到静波法师虽有点遗憾,但有位主事僧领着参观,我有一种终于“寻到根”的满足。</h1><h1><b> 钟鼓楼前听介绍</b><b><br></b></h1><h3><b></b></h3><h3></h3> <h1>  日头偏西时,我们缓步走出极乐寺,在离开大门的那一刻,许多战友再次驻足拍照。我理解大家的心意:极乐寺带不走,多拍一张照片,就多一个见证,多一点回忆,多一些念想,多一份踏实······<br>  回宾馆的路上,我们顺道参观索菲亚教堂。圣·索菲亚教堂是哈尔滨市的标志性建筑,其风采自然值得战友们观赏一番。<br>  圣·索菲亚教堂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最初为沙俄东西伯利亚第四步兵师修建中东铁路时修建的一座随军教堂。同年,俄国茶商伊·费·赤斯嘉科夫出资,以随军教堂为基础,重新修建了一座全木结构教堂。1911年,木墙外部砌了一层砖墙,形成了砖木结构式教堂。<br>  1923年,圣·索菲亚教堂第二次重建,历时9年,于1932年11月25日落成,成为远东地区最大的东正教堂。<br>  教堂高53.25米,建筑面积721平方米,可容纳2000人。正门顶部为钟楼,7座铜铸乐钟恰好是7个音符,由训练有素的敲钟人手脚并用能敲打出抑扬顿挫的钟乐声。教堂的整体建筑富丽堂皇,典雅超俗,宏伟壮观。<br>  1986年,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将其列为一类保护建筑。1996年经国务院批准,被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圣·索菲亚教堂内部已作为“哈尔滨市建筑艺术博物馆”使用。</h1><h1><b> 教堂广场留倩影</b></h1> <h1><b>  </b><b> </b> <b>第三节:参加联欢会<br></b></h1><h1><b> </b> 傍晚时分,我们回到宾馆,没顾上休息,便又兴致勃勃赶到会场参加联欢晚会。会场里灯火通明,横幅高挂,桌凳环拱。黑龙江战友热烈鼓掌欢迎我们进场,微笑着引导我们入座。<br> 联欢晚会以铁道兵战友最熟悉的方式拉开帷幕,一曲《铁道兵战士志在四方》响彻整个会场。</h1><h1><b> 图1:黑龙江铁道兵战友文化联谊会郝新宝会长致欢迎词 </b></h1><h1><b> 图2:阳光和韩黎鹰战友代表旅行团赠送锦旗 </b></h1><h1><b></b><b> 图3:陈金祥战友代表旅行团致答谢词</b></h1><h3></h3> <h1>  晚会上,我们旅行团战友和黑龙江战友同台演出,军歌声声,掌声阵阵,气氛十分热烈。</h1><h1><b> 图1:大合唱</b><br> 1.《打靶归来》<br> 2.《我是一个兵》<br> 演唱:铁一师战友旅行团<br> 指挥:黑龙江战友胡金利</h1><h1><b> 图2:姐妹合唱《七天七夜》</b><br> 军歌《七天七夜》由《铁道兵》报社第一任社长简群老首长亲自作曲、填词。由于大仗一个接着一个,这首军歌没有广泛流传下来。在联欢晚会上,简群老首长的女儿简小梅和简晓明激情演唱了这首不寻常的军歌。在场战友第一次聆听这首军歌都非常感动!我想:简群老首长在天有灵,一定会感到无比欣慰!<br> 附:<b>《七天七夜》</b>歌词<br> <b>作者 简群</b><br> 前进,前进!</h1><h1> 铁纵二支的同志:</h1><h1> 前进,前进!</h1><h1> 发扬我们的光荣!</h1><h1> 一九四八,</h1><h1> 围困长春。</h1><h1> 我们曾把铁路修到长春外。</h1><h1> 无数的难民,</h1><h1> 被我们解救出来。</h1><h1> 火车的吼声震动了长春,</h1><h1> 震动了长春蒋匪军。</h1><h1>(白:同志们!一定要在十天之内<br>修通柳河大桥!)</h1><h1> 上级下命令,</h1><h1> 十天要完成!</h1><h1> 任务紧急不能慢,</h1><h1> 支队首长带头干。</h1><h1> 不分白天和黑夜,</h1><h1> 七天七夜,</h1><h1> 提前完成。</h1><h1> 轰隆,轰隆,呜……</h1><h1> 轰隆,轰隆,呜……</h1><h1> 听吧:</h1><h1> 火车的吼声震动了大地,</h1><h1> 我们的军列开过来!</h1><h1> (注:歌词由简小梅战友提供)<br><b> 图3:二重唱</b><br> 演唱: 黑龙江战友胡金利、呂桂云</h1><h1><b> 图4:小合唱</b><br> 演唱:黑龙江战友胡金利、徐娟娟、于吉泽、吕桂云</h1><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 <h1>  这次“探源追梦”之旅,最令我们期盼的是和离别48年的战友见面,最令我们向往的是瞻仰铁道兵启航纪念塔和探访铁道兵诞生地,最令我们激动的是和黑龙江战友欢聚一堂,共庆“八一”的联欢活动,最令我们难忘的是战友们高声唱着歌儿互相敬酒的场面……</h1><h1> 一边高歌,一边敬酒,对我来说是有生以来第一次见到。毫不夸张地说,那场景中的歌,声声悦耳:那场景中的祝福,句句真诚;那场景中的美酒,滴滴香醇!那歌声、祝福声、觥筹交错声交织而成的交响曲足以令人陶醉,令人震撼,令人忘情!正因为如此,我这个不擅歌,不擅酒的人,居然也成了那特别场景中的一名积极分子。<br> </h1><h1> 洛阳亲友如相问</h1><h1> 一片冰心在玉壶</h1><h1> (唐·王昌龄) </h1><h1> <b>歌美酒美人更美</b></h1><h1> </h1><h3></h3> <h1>  由于我们8月2日晚要乘火车去绥芬河,然后过境游览曾经的中国领土——海参崴,所以,大家商定:2日上午分组游览中央大街、斯大林公园、松花江畔、太阳岛、湿地公园等,下午做出境准备。<br><b>  游览中央大街、斯大林公园</b></h1><h3></h3> <h3></h3><h1> <b>第三章:续梦</b><br> 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诞生于哈尔滨,肩负重任也起于哈尔滨。辽沈战役中,铁道兵前辈无数次出冰城、涉镜泊、登长白、过吉林、抵长春……白山黑水之间,乌苏里江以西,到处留着铁道兵前辈的足迹,但前辈们没能涉足乌苏里江以东一步。<br>  我们旅行团出冰城,奔绥芬,走进海参崴。因为,我们觉得那儿有我们中国人的梦!<br>  于是,我们启动了续梦之旅。8月3日,我们验关出境,转乘旅游巴士经俄罗斯滨海边疆区第三大城市——乌苏里斯克市,抵达我们本次旅行的终点——海参崴,期盼追寻近160年前中国人的足迹,中国人的梦。<br> 在海参崴的三天中,我们先后到过鹰巢瞭望台、金角湾大桥、海参崴火车站、陆港码头、西伯利亚大铁路终点 9288 纪念碑、列宁广场、十月革命英雄纪念碑、远东苏维埃政权战士纪念碑、潜艇博物馆、凯旋门、东正大教堂、玻璃海滩、萨马拉天然浴场。</h1><h1> 我们发现:”梦”,在我们心里!<br> <br> 海参崴现名符拉迪沃斯托克,位于亚欧大陆东面,阿穆尔半岛最南端。海参崴的“崴”指水湾洼地,又因其盛产海参,所以中国人叫海参崴。另据说,早期闯关东的山东人称这里叫“崴子”,于是便有了海参崴这个名字。 <br>  关于海参崴的历史沿革,有资料记载,唐朝时期,这里就已经有唐人生产和活动了。辽、金、元时期,这里为中央所辖。明朝时期,这里属于奴儿干都司。清朝时,属吉林宁古塔副都统所辖,后划归吉林珲春副都统管辖。<br>  17世纪中期,沙俄皇朝伺机东侵,寻求在远东地区开拓港口。康熙年间,清政府和沙俄签订的《尼布楚条约》中明确海参崴属清朝领土。清朝中、后期国势日衰。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沙俄要挟清政府签订不平等的《瑷珲条约》,规定包括海参崴在内的乌苏里江以东地区为中、俄共管。1860年俄国又逼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的《北京条约》,把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海参崴在内的约40万平方公里领土割让给俄国。之后,俄国将其更名为“符拉迪沃斯托克”,俄语意为“控制东方”。为适应远东战略需要,俄国启动了海参崴的建设。居住在这里汉族人、满族人和朝鲜人“被加入”到城市建设当中。与此同时,大批的中国劳工被从山东和直隶带来,一同参与海参崴建设。部分日本人开始来到这片土地经商,很多沙俄人也逐渐迁徙过来。到19世纪90年代,海参崴已经成为远东地区非常繁荣的城市。可以说,海参崴的繁荣离不开大量中国劳工的辛勤劳动。比如1912 年竣工的符拉迪沃斯托克火车站(现在已成为这座城市的地标,并且仍在使用),就是中国劳工参与的建设项目之一。如今前往海参崴旅游的人,符拉迪沃斯托克火车站是必览之地,因为,那儿有中国人的血汗,有中国人的梦!<br>  1903年起莫斯科至符拉迪沃斯托克直达铁路线建成后,城市发展迅速,成为俄罗斯在远东的重要城市和港口。苏联解体前,它是苏联俄罗斯联邦滨海边疆区首府。苏联解体后,仍是俄罗斯联邦滨海边疆首府,远东第二大城市。<br>  2001年7月16日,中国与俄罗斯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正式确定海参崴为俄罗斯领土。<br> 如今,海参崴已经成为俄罗斯在远东地区的第一大港口城市,是世界上著名的天然不冻港,是俄罗斯太平洋舰队的海军基地。<br><b> 图1:海参崴地理位置图</b></h1><h1><b> 图2:俄罗斯著名的011巡洋舰</b></h1><h3></h3> <h1>  金角湾大桥简介<br>  金角湾大桥位于海参崴市中心,在鹰鹫巢瞭望台可以欣赏到大桥的全貌。大桥总长1388.09米,桥面宽28.5米,两主塔高220余米,是海参崴最漂亮的风景之一。<br>  金角湾原本没有桥,为迎接亚太经合组织(APEC)2012年峰会,普京政府花费数十亿美元在海参崴大兴土木,其中包括这座跨越金角湾的大桥。因为技术难度大,曾被认为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普京政府不惜代价建成了这座桥,所以说它不仅是海参崴的骄傲,也是俄罗斯的骄傲。</h1><h1><b> </b><br>  </h1><h3></h3> <h1>  <b>  金角湾大桥<br>  </b></h1><h3></h3> <h1>  凯旋门简介<br>  1891年,亚历山大三世为纪念其父尼古拉亚历山德罗维奇开疆扩土的功绩,修建了海参崴凯旋门。建成30年后,于苏联时期被毁。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人决定恢复历史,重建凯旋门。凯旋门拱门不远处就是金角湾,旁边是东正教堂和附近的C-56潜艇博物馆。凯旋门结合了欧洲凯旋门的特点和俄罗斯建筑风格,是海参崴地标性建筑之一。<br>  <b></b></h1><h3></h3> <h1>  潜艇博物馆简介<br>  该馆为纪念二战期间英勇牺牲的战士而建,主体纪念物是“C-56”近卫军潜艇。潜艇长77米,宽 5 米,潜水深度 44 米,有四个鱼雷发射器,同时携带八枚鱼雷。这艘潜艇在二战中英勇善战,共击沉德国战舰十艘,重创四艘,自己却丝毫无损。战后,“C-56”潜艇被分割成数段,用火车、汽车、起重机运送至此, 组合焊接后复原。潜艇博物馆所在地也是俄罗斯太平洋舰队总部驻地。<br><b>  </b></h1><h3></h3> <h1> <b>潜艇内留影</b></h1><h3></h3> <h1>  列宁广场简介<br>  俄罗斯唯一保留列宁铜像的地方是海参崴的列宁广场。听说如此,未曾考证。列宁铜像:昂首挺胸,挥手指向远方。设计者用意在于告诉人们“列宁为俄国人指引着革命方向”。在我为列宁的伟大形象而感动时,似乎也为俄罗斯人保留这尊伟人铜像而心生钦佩。</h1><h1>  我由上而下瞻仰着,感动着,钦佩着······渐渐看到铜像基座上的俄文。我不识俄文,但我自作聪明,以为一定是对伟大导师列宁的赞美之词。俄导似乎看出我不识俄文,试探着问:认识吗?我摇摇头。俄导也许是为了帮我,也许是刻意要表达某种意思,告诉我那俄文是列宁说的一句话“符拉迪沃斯托克是我们的,谁也不给”,不知为什么,我忽然真的聪明了一回:只在海参崴保留这尊铜像,原来与这句话有某种关系。现在,我终于知道说这句话的背景。据说,时值十月革命最混乱时,最不能丢的芬兰波罗的海居然丢了。有人此时提出符拉迪沃斯托克的争议问题,列宁心烦,又腾不出手来解决领土争端,便说了类似的话。<br><b> </b><br></h1><h3></h3><h3><br></h3> <h1>  东正教堂简介<br>  东正教堂是东正教信徒做礼拜的地方。东正教又称正教,属于基督教的三大教派之一。据说东正教现在是俄罗斯国教,罗斯约有五千万东正教信徒。海参崴有多处东正教堂,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尼古拉大教堂。该教堂于1907年为纪念“日俄战争”中牺牲的战士而建,现在是俄罗斯东正教符拉迪沃斯托克教区的主教堂。<br>  苏维埃政权战士纪念碑简介<br>  该碑为纪念1917年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而建。为争取在远东建立苏维埃政权,布尔什维克战士与国内外反动势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在1922年取得了最终胜利。纪念碑矗立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市中心广场,始建于1961年,是远东地区最大的纪念碑。</h1><h1><b> </b></h1><h3></h3><h3></h3> <h1>  符拉迪沃斯托克火车站简介</h1><h1>  该火车站建成于1912年。车站附近有一个蒸汽机车头,这是在二战期间,由苏联工程师设计,在美国制造的蒸汽机车,从海上运到苏联。1963年前,这种蒸汽机车一直奔驰在西伯利亚大铁路上。1995年,为庆祝二战胜利50周年,俄罗斯决定以这火车头为实物纪念,永久陈列于此。<br>  西伯利亚大铁路横贯东西,西部起点是莫斯科,东部终点是海参崴,全长9288公里。1916年通车至今,客货两运。如果从海参崴乘火车去莫斯科,则一路向西,经过9288公里,整整一周方能到达。据说许多坐过这条铁路上火车的人都会对人生有新的认识。西伯利亚大铁路纪念碑就在火车旁,碑上“9288”表示西伯利亚大铁路全长9288公里。纪念碑和第一列跑完西伯利亚大铁路的火车头,是所有来海参崴的游客不会错过的观赏景点。<br>  据俄导介绍:修建符拉迪沃斯托克到西伯利亚这条铁路,到处都有中国劳工的身影。俄导还说:俄国人不喜欢不讲卫生的中国劳工,但很喜欢他们亲手修造的像符拉迪沃斯托克火车站那样的建筑。<br>  听了俄导介绍,我似乎明白:原来,这里就有中国人的梦,从海参崴一直延续到莫斯科的梦!</h1><h1><b> </b></h1><h3></h3> <h1>  <b>  符拉迪沃斯托克火车站留影</b></h1><h3></h3> <h1>  玻璃海滩简介<br>  玻璃海滩,位于乌苏里湾内。原本是“酒瓶倾倒场”,各色酒瓶及陶瓷废品倾倒于此,一片狼藉,且到处是尖锐锋利的玻璃碎片的棱角。经过几十年风吹浪打和海水侵蚀,一块块玻璃和陶片被磨去了棱角,变得圆润剔透,一个危险的海滩变成了美轮美奂的海边的浪漫世界,可以说,玻璃海滩是用时光雕刻出来的浪漫景点。<br>  萨马拉天然浴场<br>  海参崴是俄罗斯仅次于黑海、波罗的海沿岸的第三旅游疗养胜地。来到萨马拉天然浴场,你一定会发现,到处有躺在海滩上晒日光浴的俄罗斯人。男女老少,有躺在浴巾上的,有躺在折叠床上的, 有躺在遮阳伞下面的······<br>  萨马拉天然浴场是我们旅行团在海参崴游览的最后一个景点。我,背对这浩瀚无边的海洋,忽然觉得这苦涩的海水里,始终有中国人梦碎的滴滴泪珠!不知为什么,我下意识地问导游:“海参崴原住中国人在哪?”导游说:“海参崴旧事,别问!”哦,“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我似乎觉得唐朝许浑说得真好!<br><b> </b><b></b></h1><h3></h3> <h1>  【后记】</h1><h1> <b>一. 值得收藏的记忆</b><br> 朵丽英(卫训队一排排长)1967年7月入伍,一师后勤部修理营三连女兵排排长(下图左2:在朝鲜民俗村模仿朝鲜族人背水)。</h1><h3></h3> <h1>  刘月英(卫训队三排排长)1964年12月入伍,一师医院检验科军医。</h1><h3></h3> <h1>  罗忠碧,1964年入伍,一师医院护士,师宣传队演员(下图左2:1967年,随上海第二军医大医疗队前往金沙江为山上的连队服务)。</h1><h3></h3> <h1>  洪承惠,1962年入伍,一师后勤部政治处干事。</h1><h3></h3> <h1>  杨宛元,1964年9月入伍,一师医院政治处主任。</h1><h3></h3> <h1>  蒯本生,1964年9月入伍,一师后勤部汽车营教导员。</h1><h3></h3> <h1>  阳光(卫训队九班班长),1970年12月入伍,一师医院女兵班班长。</h1><h3></h3> <h1>  韩黎鹰(卫训队学员),1970年12月入伍,一师医院护士。</h1><h3></h3> <h1>  崔敏华(卫训队学员),1970年12月入伍,一师医院药师。</h1><h3></h3> <h1>  陈淑琴(卫训队学员),1970年12月入伍,一师医院卫生员。 </h1><h3></h3> <h1>  冯长深,1969年2月入伍,铁道兵后勤部仓库运输科科长。</h1><h3></h3> <h1>  席柳宁(卫训队学员),1970年12月入伍,一师医院门诊部技师。</h1><h3></h3> <h1>  严秀芹(卫训队学员),1970年12月入伍,一师四团卫生队军医(下图右2:刘百顺旅行团摄影师,陪爱人严秀芹同游)。</h1><h3></h3> <h1>  李湘萍,1970年12月入伍,一师医院卫生员。</h1><h3></h3> <h1>  王菊香(卫训队九班副班长),1970年12月入伍,一师医院卫生员。</h1><h3></h3> <h1>  陈兆林(王菊香战友爱人),海军某部总工程师。</h1><h3></h3><h3><br></h3> <h1>  简小梅(卫训队学员),1970年12月入伍,一师三团卫生队卫生员。</h1><h3></h3> <h1>  陈荣兰,1974年12月入伍,一师医院护士。</h1><h3></h3> <h1> 简晓明,长沙铁道兵学院教员。<br></h1><h3></h3> <h1>  骆德俊(卫训队十班副班长),1970年12月入伍,一师后勤部汽车营卫生员。</h1><h3></h3> <h1>  李蓓,随团好友。</h1><h3></h3> <h1>  季莺(卫训队学员),1970年12月入伍,一师医院药剂员。</h1><h3></h3> <h1>   陈金祥(卫训队学员),1970年12月入伍,一师后勤部仓库卫生员。</h1><h1> </h1><h1> 另录: 铁道兵五师战友蔡发宏、徐爱丽战友随团旅行。</h1><h3></h3> <h1>   <b>二. 欢迎辞</b><br>各位首长<br>各位战友<br>各位来宾<br>大家晚上好!<br>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铁道兵黑龙江省战友文化联谊会对来自北京、上海、江苏、广东、云南、河南、山东等省市的铁道兵老首长老战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对您们一直以来给予的鼓励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br>  今天,你们从祖国的四面八方齐聚冰城哈尔滨,在这里与我们欢聚一堂,共同庆祝建军92周年和铁道兵成立71周年。我们感到无比的高兴和激动。在这里,我衷心祝福各位老首长和老战友及全国的铁道兵战友们节日快乐!<br>  曾经的军旅生涯,磨练了我们的意志,缎炼了我们的体魄。形成了我们坚韧不拔的军人作风。虽然铁道兵这个番号已经退出我军序列36年,我们也已脱下军装几十年。但是,那段难以忘怀的部队生活却在每个铁道兵人的心灵深处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祖国的山川峻岭,戈壁险滩,茫茫草原到处留下了铁道兵战士的青春和热血。铁道兵为祖国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做出的卓越贡献将在中国革命的史册上留下光辉的一页!铁道兵“逢山凿路,遇水架桥,沐雨栉风,前无险阻,英勇顽强,不怕牺牲,志在四方,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将永远发扬光大。<br>  为了让后人牢记历史,继承和弘扬铁道兵精神,传承铁道兵文化,在中华社会文化公益基金铁道兵文化公益基金会的倡议下,经哈尔滨市人民政府正式批准,选址在哈尔滨太阳岛的中东铁路公园内,举全国铁道兵战友之力,在铁道兵黑龙江省战友文化联谊会的直接参与下,建设和完善了“铁道兵纪念园”和“启航纪念塔"。并于2018年7月5日,在庆祝铁道兵成立70周年纪念大会这一天,隆重举行了揭幕仪式。哈尔滨的名字从那一刻起,再一次被人们所关注。哈尔滨又增添了一处让全国铁道兵战友“魂牵梦绕”的地方。<br> 这里是铁道兵的发祥地,这里有铁道兵的“根”,这里有铁道兵的“魂”,哈尔滨这座母亲城,再一次张开双臂,拥抱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铁道兵战友们,黑龙江欢迎你们!哈尔滨欢迎您们常“回家"看看!<br>  最后,祝各位在黑龙江玩的开心快乐!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br>谢谢各位!<br> 铁道兵黑龙江省战友文化联谊会<br> 会 长 郝新宝<br> 2019年8月1日</h1><h3></h3> <h1>   <b>三. 答谢辞</b><br>各位老战友:</h1><h1>各位老首长:</h1><h1> 大家晚上好! </h1><h1> 在“八一”到来之际,在“全国铁道兵旅游协会黑龙江分会”成立之际,我们旅行团来到铁道兵诞生地哈尔滨,和黑龙江铁道兵战友文化联谊会的各位领导、各位战友欢聚一堂,共庆“八一”,我们感到非常激动!非常幸福!欣喜之情,实在无法用语言表达。战友旅行团的同志们委托我在这个场合发言,我深感重托之下,其实难副。但我欣然接受,因为,全国铁道兵战友是一家人。一家人说话,不拘小节,说啥都开心!下面,我向黑龙江战友会各位领导、各位战友汇报我们的组团概况、团员概况和黑龙江战友提供的帮助情况。<br>  我们旅行团共25人。请旅行团的同志们根据我的提示和黑龙江战友正式地认识一下:<br> 来自北京的战友请起立!<br> 来自上海的……<br> 来自天津的……<br> 来自广州的……<br> 来自海口的……<br> 来自昆明的……<br> 来自湖北襄阳和十堰的……<br> 来自洛阳的……<br> 来自青岛的……<br> 来自南京的……</h1><h1> 来自江苏太仓、滨海、淮安的…… </h1><h1> 六月初,我们铁一师1971年卫生员培训队战友牵头组团,启动报名工作之后,很快和郝新宝会长取得联系。郝会长知情后,立即和他的同事与战友帮我们选择旅行社,帮我们洽谈业务,帮我们调整宾馆、酒店,帮我们统计和整理个人信息,帮我们转交订金、尾款。25人的手机号码、身份证照片与号码、护照照片与号码,一笔一笔订金、尾款,200多次的网上传送与核对,准确无误,丝毫不差。郝会长三番五次跟我说:老领导、老战友大老远地来了,黑龙江战友会一定做好接待与服务工作,一定把你们安排好!由此可见,郝会长代表的不仅仅是个人,也代表黑龙江战友会的全体战友,同时还代表铁道兵战友之间的深情厚谊!黑龙江战友热情的接待,周到的服务,无私的奉献,令我们无比感动!为此,我代表旅行团全体成员,向你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借此难忘的时刻,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祝福黑龙江战友会全体战友节日快乐!身体健康!阖家幸福!祝福铁道兵旅游协会黑龙江分会通达兴旺!事业辉煌!</h1><h1>  战友们:我们在哈尔滨参观了铁道兵纪念园,观瞻了铁道兵启航纪念塔,寻访了铁道兵诞生地——极乐寺。可以说,我们这次远足是一次”探源追梦”的旅行。铁道兵前辈们胸怀革命梦想,为推翻旧中国的黑暗统治,为建设新中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h1><h1> 解放战争时期,“野战军打到那里就把铁路修到那里”;抗美援朝战争中,铁道兵忘我牺牲,筑起“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社会主义建设中,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勇当铁路建设的先锋队、突击队。铁道兵虽然退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序列,但铁道兵的辉煌业绩,铁道兵的革命精神,将永远珍藏在“国家记忆”中,永远珍藏在人民心中!今天,我们要继承和宣传铁道兵光荣传统,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h1><h1> 铁一师战友旅行团</h1><h1> 陈金祥</h1><h1> 2019年8月1日</h1><h1> <br> </h1><h1> </h1><h1> </h1><h3></h3> <h1>   <b>四. 《太仓日报》报道</b></h1><h1> 2019年9月12日 ,江苏《太仓日报》刊登了杨宛元战友撰写的旅行回忆录《圆梦记》(图文见下)。</h1><h1></h1><h1> 圆梦记<br> (杨宛元)<br> 我今年76岁了。年轻时在铁道兵一师当兵26年,随着部队任务的变化到过全国很多地方,就是没去过东北三省。所以我一直有个梦想去东北看看。<br> 今年“八一”建军节前夕,南京籍战友陈金祥在原铁一师卫生员训练队战友群里发起去哈尔滨“探源追梦”活动(因为铁道兵是1948年7月在哈尔滨成立的),我很高兴报名参加了这次活动。<br> 我和上海的两位战友7月26日从上海乘火车出发,第二天下午到达集结地吉林市。在吉林游览了长白山、镜泊湖、朝鲜族民俗村,于7月31日到达哈尔滨。<br> 今年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2周年,也是铁道兵成立72周年。这一天,我们参观了铁道兵纪念园、铁道兵启航纪念塔,参观了铁道兵成立地旧址。<br> 1945年5月,辽沈战役即将打响,为保障大规模物资、装备和兵员的运送,中共中央东北局、中央军委东北分委决定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所属的护路军基础上组建铁道纵队。7月5日,成立大会借用哈尔滨极乐寺的塔院大殿举行。当时的东北军区副政委罗荣桓亲临大会,并指出这是我军创建的新兵种。铁道纵队成立后,野战军打到哪里就把铁路修到哪里,为解放战争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在抗美援朝的朝鲜战场上,更是创造了“打不烂,炸不垮的钢铁运输线”的美誉,名震海内外。1949年5月,铁道纵队更名为铁道兵团。1954年2月,正式组建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br> 新中国成立后,铁道兵先后修建了鹰厦铁路、成昆铁路、襄渝铁路、青藏铁路、兖石铁路等钢铁大动脉。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叶剑英委员长曾经为铁道兵题词“逢山凿路,遇水架桥,铁道兵前无险阻;风餐露宿,沐雨栉风,铁道兵前无困难”,生动地刻画了铁道兵的艰难困苦和铁道兵大无畏的战斗精神。我深深为自己曾经是一名铁道兵感到光荣自豪!哈尔滨之行圆了我到东北去的梦。现在虽然已经老了,但是,不能忘记当年的铁道兵精神。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br> </h1><h1><b> 五. 旅行团筹备组名单</b><br> 陈金祥 阳 光 韩黎鹰 洪承惠<br> 陈淑琴 张立宪 卢 桢 <br>尊敬的老首长:<br>亲爱的老战友:<br> “探源追梦”之旅在大家的大力支持和友好配合之下圆满结束,下一次何处追梦,期待战友们共同筹划。<br> 《探源追梦》综合版系由《探源追梦》一至五集图文精选而成,因篇幅所限,许多珍贵照片无法编入,对此,敬请战友们务必理解。综合版美篇制作过程中,得到战友们大力支持,借此成稿之时,特向战友们致以真诚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br> 编者: 陈金祥<br> 2019年9月3日 初稿<br> 2019年11月28日 定稿</h1><div> </div><h1> <b> 下图:《太仓日报》照片</b></h1><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