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新三好”父母课堂】关于“校园欺凌”,家长要知道

谷乐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近日,校园电影《少年的你》引发热议,各个媒体从不同角度来分析这部影片,关于这部电影,不得不提的是我们对“校园欺凌”的认识,以及对如何杜绝校园欺凌现象的思考。校园欺凌并不是像电影《少年的你》一样,只出现在中学生身上,校园欺凌可能出现在孩子成长中的各个阶段。其实,“校园欺凌”不是个别、偶然的事件,也绝非只是孩子间的“玩笑”,这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应当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和反思。一起来认识校园欺凌,探讨如何保护“少年的你”! 1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校园欺凌的4种类型:<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201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题为《数字背后:结束学校暴力和欺凌》的报告,指出在全球范围内,有32%的学生近一个月内,被学校的同龄人欺凌至少一次。身体欺凌是许多地区最常见的欺凌行为,但在北美和欧洲,心理欺凌行为更为普遍。外貌是遭到欺凌的最主要原因,其次是种族、国籍或肤色。一般来说,校园欺凌分为以下4种情况:<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1.倚强凌弱。这类欺凌事件的实施者大多是班级或学校里的“小霸王”,在学校里会搞小团体、小帮派,武力为尊。他们带给班级、学校很大的不安定因素,也会给普通同学造成强烈的不安全感。&nbsp;<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2.争强好胜。争强好胜的欺凌事件往往发生在冲动行为之下,属于非典型欺凌事件。很多情况下,是由于孩子们因某件具体的事情发生争执、争吵,导致情绪失控而出现的问题。这类事情的主角往往具有强烈的嫉妒心,有可能由嫉妒上升为嫉恨。<br>&nbsp; &nbsp; &nbsp; &nbsp; 3.威逼恐吓。这样的欺凌事件多见于高年级学生对于比自己弱小的低年级同学进行恐吓、勒索财物等。这些学生往往可能由于自己家境不好,从而通过强取的方式来获得物质上的满足。情况严重者,有可能导致一部分同学不得不为此而逃学、转学。<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4.报复行为。有的学生可能在家里遭受家庭暴力,到了学校就找同学发泄。这类作为欺凌者的孩子本身也是弱者,父母在家里对待他们的方式可能比较简单粗暴,导致孩子在解决矛盾和人际冲突的时候多用武力的方式。<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很多家长和老师在孩子遇到校园欺凌时往往不知道该如何处理,也不知道这样的欺凌行为会对受欺凌的学生的心理造成哪些不良影响。事实上,如果家长或者老师让受欺凌的孩子用“忍”的方式应对,不但对改善孩子的处境没有帮助,反而会助长更加频繁、更加恶劣的欺凌行为。并且,由于欺凌事件往往发生在校园中的盲区,加之小学阶段的孩子难以表达清楚,或者难以与老师、父母进行很好的沟通,这种欺凌就可能被隐藏下去、持续下去。我们都应明白,比校园欺凌更可怕的,是对欺凌的漠视。 2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长期被欺凌孩子会出现的3种情况:<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2016年,日本青森县东北町一名男生在家轻生。他在遗书中写道,“如果没有人欺负我,我还能活得更久一点”。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执行主任亨丽埃塔•福尔表示,校园欺凌在短期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状况,而长期持续则会导致抑郁、焦虑乃至自杀。如果一个孩子被长期欺凌,不仅在躯体上受到伤害,还会导致心理上的创伤。尤其是在得不到心理支持的情况下,很可能会发生以下的问题:<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1.难以适应学校生活。被欺凌之后,孩子内心里会产生恐惧、羞辱、委屈感,也会在一段时间里处于“应激状态”而无法放松,以至于难以集中注意力学习,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不自信、孤独。有的还可能为了逃避欺凌而逃学、厌学。<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2.出现行为上的退缩。孩子由于遭受欺凌而处于极度恐惧当中,会变得远离人群、胆小怕事,不愿意与人交流。一些孩子受到欺凌之后,往往不愿意和家人、老师提起这个事情,怕被报复、怕被责怪,而一味隐忍,出现退缩行为。<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3.情绪及人格出现问题。长期被欺凌的孩子会更容易患上抑郁症,严重者可能会产生强烈的自杀念头,甚至会付之行动。有些被欺凌的孩子可能会因此变得悲观,对家庭、学校甚至社会充满怨恨,而产生极端行为,还可能为了报复转而成为欺凌者,去欺负比他弱小的同学。 3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家长老师该如何做?<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合理解决矛盾冲突,是孩子健康成长、完善人格的必修课。如果已经出现欺凌事件,不管是对欺凌者,还是被欺凌者,抑或是目击者,学校、家长都应当把伤害降到最低,尽快帮助孩子恢复到正常的学习生活中。那么,面对越来越严重的校园暴力、欺凌事件,我们的家长、老师和学校应该如何保护好孩子,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呢?<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1.正当反抗。家长首先要教导孩子学会反抗,当然不是以暴制暴,而是要大声呼救和进行身体上的反抗。受欺凌孩子本人如果不进行有效的反抗,只会让欺凌者变本加厉。同时,要让孩子及时告诉老师和家长自己受到的欺凌行为,严重时要及时报警,请求警方介入。<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2.安抚情绪。当孩子确实遭遇到校园欺凌事件,家长和老师要第一时间安抚孩子的情绪。如果发现孩子出现情绪、行为方面的异常,很可能是创伤后应激反应,要尽快寻求专业的心理辅导和心理危机干预。<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3.解决矛盾。尤其是家长,要对孩子的感受、情绪表示理解、接纳,并提供一定的心理支持,同时及时和学校老师进行联络解决冲突,将伤害及时制止或降低到最少,不要因为急于追究责任而忽略了孩子的内心感受。<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4.注重人格发展。校园欺凌事件的不良后果在于,不只是被欺凌者会受到身心创伤,对欺凌者的人格发育也有负面作用。这些正在成长发育中的青少年,尤其小学阶段的校园欺凌者都是小孩子,他们的人格发育并不完善,若不进行正确的引导教育,他们就会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而孩子的人格无法得到很好发展,将会对孩子的一生造成无法挽回的影响。为此,家长、老师在关注学习成绩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健全人格的培养。<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5.充分尊重孩子。家庭和学校应当充分尊重孩子,给予孩子发展独立个性的机会,而不是通过一味地管束来打压孩子的个性、挫伤孩子的积极性。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营造一个轻松自由、相互尊重的教育环境,坚决抵制家庭暴力,同时进行有效的亲子沟通,及时了解孩子内心的压力、矛盾和冲突,帮助孩子培养勇敢、独立、坚强的个性,正确引导孩子的同伴交往,并妥善处理矛盾。&nbsp;&nbsp;&nbsp;&nbsp;<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校园欺凌、暴力往往具有细微化的特点,学生间的矛盾、冲突不是一天发生的,是逐渐积累形成的。老师、家长不能忽略孩子之间的小矛盾,应当引导孩子正确地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合理解决矛盾冲突,这是孩子健康成长、完善人格的必修课。此外,校园暴力、欺凌问题的解决,还需要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多方面的努力,建立有效的预防和治理机制,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和学习生活环境。 4 <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保护“少年的你”需要一剂预防药:<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近日,央视主播海霞在《新闻联播》里说:这些年,我们看到不少侵犯未成年人权益的案件,比如校园欺凌事件时有发生,让一些受害的未成年人的青春充满疼痛,心灵被灼伤;还有一些未成年人年纪小小就滑向违法犯罪,案情触目惊心,比如大连的一起10岁女孩被13岁男孩杀害的案件,让很多人心痛之余也很愤怒。面对这样的问题,该怎么办?我觉得,除了依法严惩凶手之外,最关键的是要避免类似悲剧重演。而在一个法治社会,一部公平的法律该成为一剂预防药,也该是一服镇痛药。呵护每一个少年,让青春充满阳光,国家正在行动,社会也有期待!的确,比起严惩欺凌者,我们更需要法律这剂预防药,让惨剧不再发生。<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在电影《少年的你》落幕时,也将目光转向了现实——<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2016年,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下发《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2017年,教育部等十一部委联合发布《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2018年,国务院印发《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中小学生欺凌防治落实年行动的通知》,各地政府相继出台治理校园欺凌的地方性法规。<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放眼对整个未成年人群体的保护,2019年10月21日,在着眼于校园暴力的电影《少年的你》上映前不久,《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已提交至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十四次会议,进行审议。<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修订草案将“辱骂、殴打他人,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等校园欺凌等行为首次明确列为偏常行为,并对家庭监护责任、学校管教责任以及相关部门,尤其是公安机关的保护责任,有了进一步规定。<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当下,《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两部未成年人法律迎来大修。征求意见截至今年的11月29日,“少年的你”需要每个人的呵护,如你对未成年人相关法律的修订有任何建议和意见,可以登录中国人大网提出来!</h3><h3> 我们深知保护未成年人任重道远,还有很多眼泪和伤痕不曾被看见。但不论你是家长,还是老师,亦或是那个曾经的少年,请让我们一起为青少年的绿色校园努力,给未来的希望撑起一把保护伞,杜绝校园欺凌的发生!青春需要更多的温暖,希望每一个少年都被善待,都能肩并肩走在阳光之下。</h3>

欺凌

校园

孩子

家长

未成年人

学校

老师

少年

行为

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