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高考作文 集中把脉问诊——高中语文组教研活动采英

蚂蚁

<p><b>  仲夏之时,赤日当空,窗外绿树浓阴,池塘静水无波。然而对于今年的迎考而言,可谓是毕竟六月备考中,心境不与四时同。高考延期了,带给我们的是挑战,也是更多的机遇。为了提高高考作文的备考实效,6月9日上午,高三语文备课组邀请了我校语文组大咖齐聚多功能B,为高三语文组后期作文的复习把脉问诊。此次教研活动由高三备课组组长钟雪怀老师主持,牛业勋校长、陈学副校长亲临指导。</b></p> <p><b>  一、钟雪怀老师主持发言</b></p><p><b> 钟老师首先对各位大咖们百忙之中到场指导高三语文的作文教学表示感谢。她谈到,第一次模拟考的作文由几所重点学校老师批阅,均分36.2分。但是反映出来的问题是不同学校不同老师之间打分均分差距大、同一学校不同老师打分差距也很大。如某一重点中学,其老师评阅作文的均分,低的为29.2分,高的则为41分,差距高达12分。这反映出不同的老师对待任务驱动型作文(时评类材料)有着不同认识。那么在高考中,我们到底应该如何指导学生写这类作文,是就事论事以求“安全”,还是让学生大胆去写以求“出彩”。因为如果指导学生只是就事论事,虽然保险,但是极有可能出不了高分。如果让学生放开去写,学生能够彰显个性,立意深刻,但是又有“翻车”的危险。所以想请各位老师能为我们接下来一个月的作文教学把把方向。</b></p><p><b> 钟老师拿出三篇相关的范文,请大家按照自己的评分标准进行打分。然后共同研讨如何应对高考中这类作文的写作</b></p> <p><b>  二、牛校长做开场指导</b></p><p><b> 牛校谈到,这个阶段应该对尖子生加大关注的力度。因为我们有过尖子生成批的倒在语文上的惨痛教训。作文有特色又出彩是我们今天讨论的重点内容。就他个人的观点来看,尖子生就要有与众不同的地方。</b></p><p><b> 牛校认为这三篇文章中的一篇是从三个主体出发,把他们的行为反复点评。另外两篇则选取一个角度,就审题来看,后两篇更切题。</b></p> <p><b>  三、资深教师评分并谈评阅体会</b></p><p><b> 1.陈洁老师发言</b></p><p><b> 陈老师认为,三篇例文都是论事,书信体那篇情感饱满,可以打到45分,另外两篇是非常相像的文章,条理清晰但是无新意,只能在38分到42分之间。</b></p> <p><b>  2.李来保组长发言</b></p><p><b> 从近几年的高考命题来看,作文命题发生了一些变化。2015年开始为任务驱动型作文,如哪个人最有风采,哪种素养最重要等,2018年新材料作文,2019年的高考作文则设置了情境。</b></p><p><b> 接着李来保老师就三篇范文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作文只单独评老杨,缺少高度,这样的作文只能给分到二类上。老杨虽然是一个个体,但是代表的是一种方向。高考只剩一个月,此时的学生在概念上较真,想入格、整套路。评分细则的制定具有阅卷员主观性,但是我们必须以不变应万变,按照写文章的基本规律指导学生。</b></p> <p><b>  为了更好的指导学生写作,缓解学生叫苦连天、无所适从的状态,李来保老师攘臂铺纸,倾情奉上一篇“下水文”。</b></p> <p><b>  3.钟雪怀老师发言</b></p><p><b> 钟老师说,根据海口市最近一次模拟考制定的作文评分标准来看,对于一类文的要求除了符合中心、中心明确之外,要求内容充实和丰富,在发展等级要求学生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意。可见,如果仅仅就事论事很难拿高分。</b></p> <p><b>  4.邓建荣老师发言</b></p><p><b> 作为多年语文作文阅卷组小组长,邓老师给这三篇就事论事的文章打分分别是40分、40分、46分。他认为就事论事本身是一个方面,除此之外还要引申到社会上类似的事情。在高考作文的写作中就事论事的文章太多,这么泛泛而谈没毛病,但是只能得到保险分。高考作文中的高分一定是有自己特色的,如果是散文试议论文,往往引用经典,语言优美。议论说理类的文章,议论严谨,条理清晰。</b></p> <p><b>  5.霍杨柳主任发言</b></p><p><b> 霍老师认为在当下高考作文的阅卷现场,部分阅卷老师打分比较苛刻,导致高考作文高分打不上去,作文缺少区分度;就本次研讨的这个作文而言,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是时评类的,那么在写作上就要有三个部分组成,即引、议、联。这几篇文章都是缺少联系的,因此她赞成邓老师的打分,认为第一篇和第二篇都只能得38-42分,第三篇用书信的形式展开写作,情感较前两篇饱满,可以在45左右。</b></p> <p><b>  6.李瑞玲副主任发言</b></p><p><b> 李老师认为任务驱动型材料设题的初衷是避免考场作文中的套作,材料选择贴近生活,命题具有指向性,如在一定的社会情境下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科素养高的学生他们在行文的过程中角度新颖,议论深刻,仍然能写出好文章。而学科能力欠缺的学生,面对这类作文往往希望老师能给出一个作文模板,找到作文写作的套路。最后一个月的作文教学可以试着帮助这类学生打开思路,使其写作有章可循,做到不出格还丰富多彩。</b></p> <p><b>  四、陈学副校长做作文教学指导发言</b></p><p><b> 陈副校长表示高考临近,应该关注尖子生的语文成绩。就作文写作指导来看,他认为不能回避的问题有以下几个:</b></p><p><b> &nbsp;1.认识审题和立意的重要性。比如这一次的作文,在审题上要明确老杨和村干部是具有代表性的个案,个案的背后折射的是大的社会环境中的一类人。如果只是就事论事,那么在立意上没法提升。而优秀作文无不在立意上高人一等;</b></p><p><b> 2.关注素材积累和论据的取舍。一篇好的作文,应该是能展示阅读的广度和积累的厚度的。名人名言、纵横古今的事实材料等论据必须都要有;</b></p><p><b> 3.理清论据和论证的关系。很多学生论据和论证之间没有关系,只是材料的堆积,列举事实例子但缺少论证思辨的过程;</b></p><p><b> 4.注重材料寓意和个人思考的结合。陈副校长认为一定要避免学生在行文过程中抛弃作文材料而大谈特谈。一定要让学生有这样一种写作意识,材料中的个案是社会现象的折射;</b></p><p><b> 5.明确文体特征和格式要求。他认为如果学生写的是议论性散文,那么就必要用散文的笔法去议论,如果是思辨性的议论文,那么文章应有体现思辨性的字眼诸如如果、假设等。</b></p><p><b> 6.不可忽视语言和书写。好的文章,往往让人眼前一亮,书写工整漂亮,语言表达流畅、充满文采。</b></p> <p><br></p><p><br></p><p><b> 听了陈副校长的发言,李瑞玲副主任表示赞同,并以李来保老师下水文的作文题目使用到的“倾囊”一词为例,提示我们在指导学生写作文的过程中注意词语的使用,尤其是标题中词语的使用,要选用那些形象、生动又不生僻的字眼来吸引阅卷老师的目光。</b></p><p><br></p><p><br></p><p><br></p> <p><b>  五、牛校长做总结指导发言</b></p><p><b> 牛校长充分肯定了此次高三语文备课组开展的教研活动。牛校长认为,高三备课组请其他备课组的骨干教师对作文范文进行试评研讨的教研活动可圈可点,希望能在下一个阶段的教学中收到实效。牛校长根据历年来高考作文总是契合大的时代背景这一命题规律,提醒我们高三语文备课组要多关注在新冠疫情大的背景下,涉及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国家凝聚力等方面的写作内容。至于如何写好时评类作文,他认为要紧扣“引、议、联”三个字。学生首先要学会提炼概括材料进而引入话题。其次在议论的过程中要有理有据,要深刻。在“联”的时候一方面要注意个体和社会之间的关系,一定要提醒学生回扣材料。</b></p><p>&nbsp;</p> <p><b>  日拱一卒无有尽,功不唐捐终入海。感谢语文组资深教师们在备考关键时期给我们送来的“金点子”,使我们在指导学生写作任务驱动型作文方面有了明确的方向。同仁们,新冠疫情,阻挡不了我们奋进的脚步。高考延期,让我们静待七月的陌上花开。</b></p><p>&nbsp;</p> <p><b>图 李虹虹</b></p>

作文

老师

学生

高考作文

语文

写作

发言

就事论事

备课组

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