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李俊

<p>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指由于动脉硬化造成的下肢供血动脉内膜增厚、管腔狭窄或闭塞,病变肢体血液供应不足,引起下肢间歇性跛行、皮温降低、疼痛甚至发生溃疡或坏死等临床表现的慢性进展性疾病。多见于中老年患者,好发于中、大型动脉。男性患者比女性多见。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常可与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糖尿病等同时存在,严重时本病可发生肢体坏疽,截肢率和病死率较高。其病因尚不明确,与吸烟,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等因素有关。</p> <p>典型症状:症状的轻重与病程进展、下肢动脉侧支代偿的程度有关。开始可表现为患肢冷感、苍白、进而出现间歇性跛行,病情进一步发展可出现静息痛,肢体远端缺血性坏疽或溃疡。根据症状严重程度,按照Fontaine分期法分为4期,轻微主诉期,间歇性跛行期,静息痛期,组织坏死期。</p> <p>诊断依据</p><p>根据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及相关辅助检查结果,可明确诊断。</p><p>符合下述诊断标准前4条可以做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诊断,主要诊断标准如下:</p><p>1 年龄大于40岁。</p><p>2 有吸烟、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高危因素。</p><p>3 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表现。</p><p>4 缺血肢体远端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p><p>5 ABI小于0.9。</p><p>6 彩色多普勒超声,CTA、MRA和DSA等影像学检查显示相应动脉的狭窄或闭塞等病变。</p> <p>治疗方针:控制疾病的发展,促进侧支循环形成改善下肢血供,保护下肢和足部受损伤,减轻缺血性疼痛,处理缺血性溃疡。</p><p>一般治疗:运动治疗是间歇性跛行患者的最佳初始治疗选择,建议运动以步行的方式,每周3到4次,每次30到40分钟。还有就是戒烟,控制血压,降脂,控糖,注意肢体保暖等。</p><p>药物治疗:降脂药物,降压药物,降糖药物,抗血小板和抗凝药物,改善微循环和扩张血管药物等。</p> <p>手术治疗:</p><p>目的是重建动脉血流通道,改善肢体血供。</p><p>手术分型:</p><p>1 动脉旁路术。</p><p>2 内膜剥脱术。</p><p>3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p><br></p> <p>预后情况:本病不能自愈,必须积极行药物或手术治疗。如果治疗依从性不好,不注意生活习惯,可复发。通过积极治疗,可实现保留肢体功能,但是不可彻底根治。</p> <p>预防</p><p>1 主要针对病因预防,如积极控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p><p>2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低盐低脂饮食,吃动平衡,戒烟,限酒,保持心情愉快等。</p><p>3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下肢动脉硬化,以便早期治疗,延缓疾病进展。</p> <p>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不能治愈,但能预防和缓解的疾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