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系列访谈之忠诚卫士—陈长江

中国名人名家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系列访谈</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之忠诚卫士—陈长江</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陈长江</b></p> <p class="ql-block"><b>  苦难童年</b></p><p class="ql-block"> 陈长江:江苏海安人,1931年出生,当时国内正处于混乱的内战之中,老百姓们的日子非常艰苦,更别说是出生在农村家庭的陈长江了。对于在社会阶层最底层的农民来说,他们还要饱受着来自地主的剥削和压榨,生活苦不堪言。</p><p class="ql-block"> 所以在陈长江的记忆里,家里人从来没有过过一天舒服安逸的日子,每一天都得在地主的剥削下生活。他从11岁起,就开始给地主扛长活,辛辛苦苦劳作一年,却也只能过着吃不饱穿不暖,半年糠菜半年粮的日子。要是遇上天灾的话,那生活就更悲惨了,一年的努力就白费了。</p><p class="ql-block"> 在12岁那一年,他就到了城里打工,开始贴补家用。当时正处于抗日战争的时候,老百姓都活在死亡的阴影之下,小小年纪的陈长江在看到日本人屠杀我们的同胞时,心里也是感到非常的悲愤,也因此而埋下了革命抗斗的种子。</p><p class="ql-block"><b> 投身革命</b></p><p class="ql-block"> 1946年8月,陈长江毅然选择参加了新四军,在海安县独立团特务连担任侦查员,后自团直属情报站担任情报员,于1948年底继续返回特务连担任侦查员,由于表现突出,于1949年3月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两个月后调入泰州军分区特务连担任警卫员,任连党支部委员。在三年解放战争期间,陈长江参加大小战斗数十次,作战勇敢,随部队打过长江后,又回到泰州军分区担任首长警卫员。1950年,因为参加大生产成绩突出,被评为泰州军分区劳动模范,同年7月参加了苏北军区劳动英模大会。</p><p class="ql-block"><b> 奉调中南海</b></p><p class="ql-block"> 1950年10月,陈长江所在部队接到通知,上级将从苏北军区挑选五六个人到北京警卫部队,选拔条件十分严格,共十二项标准,陈老到现在为止还记得这么几条:一是苦大仇深。二是要历史清楚社会关系不复杂,忠于革命,积极要求上进。三是打过仗,有战斗经验的老战士。四是要能吃苦不怕死,服从命令听指挥。五是在党内担任党小组或支部委员以上的职务。部队按照这些条件进行了严格的挑选,陈长江有幸被选上,不就被选上的六个人来到了苏北军区所在地扬州居住,三天后又被送到了南京军区集训了一段时间。十一月底,陈长江乘上了去往北京的列车,被编入中央警卫师三团十二连当警卫战士。次年一月,被编入中央警卫一团一营(也叫内卫营),进入中南海,担负警卫党中央书记处的任务。他回忆说:“一连直接负责警卫毛主席,二连负责刘少奇及朱德,三联负责周恩来总理,。我被分在一连,领导在调我和两外两个战士时,告诉我们,一连的任务很明确,就是直接保卫毛主席驻地和外出时的安全。听了首长这话,我内心既紧张又激动,暗下决心一定要尽职尽责的站好岗,放好哨,值好勤,完成好保卫党中央和毛主席的光荣任务。”</p> <p class="ql-block"><b>  忠诚卫士</b></p><p class="ql-block"> 他们值勤主要在丰泽园后门,3个人1个岗,1班站两个小时,1昼夜值4次班,警卫任务很繁重。</p><p class="ql-block">  1952年4月的一天上午10点左右,毛泽东在工作了一个通宵之后出来散步。这时,陈长江正在丰泽园后门站岗,看到毛泽东走过来,他立刻敬了个礼。毛泽东见到他,主动上前微笑着与他打招呼:“你是哪里人?” “我是江……”陈长江刚出口,还没有讲完,毛泽东就立刻摆摆手,示意他不要说下去,说:“听口音,你是苏北如皋、海安一带的人?” 陈长江马上回答:“不错,毛主席,我是江苏海安人。”毛泽东笑了笑,说:“你们那地方,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打仗很多。抗日战争时期,陈老总打顽固派的黄桥战斗打得很好,有打,有拉,搞统一战线,搞得很好。黄桥烧饼很出名哟。解放战争刚开始时,粟裕指挥华中野战军在苏中地区七战七捷,消灭敌人5万多,有两战就在海安地区打的,挫败了敌人的进攻。” 毛泽东稍微停顿了一下,又问起陈长江和他家的情况。接受采访时,陈长江幸福地回忆道:“当时,毛主席问我叫什么名字,我说叫陈长江,他说‘你这个名字,中国的第一大江,你说了以后我就能经常记住了’。在之后20多年当中,一直到主席去世,如果有那么10多天看不到我,毛主席就会问‘长江,他到哪儿去了?’他喊我就是‘长江’两个字。” 毛泽东又详细地问起陈长江家的情况。陈长江对毛泽东说:“解放前,家里房没一间、地没一垄,祖祖辈辈靠种地交租来维持半年糠菜半年粮的困苦生活,遇灾荒年就更没法生活了。我从11岁起就给地主打长活,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受尽了苦。我们那个地区不仅是我们一家,不少人都这样子。” 毛泽东问:“现在怎么样?”陈长江高兴地说:“我们家1947年土改后,分到了14亩地,分了3间瓦房,还有牲口、农具等,我们现在生活比较好了,我弟弟妹妹都上学了。”毛泽东听了很满意,说:“帝国主义不甘心失败,又在朝鲜发动侵略战争。” 陈长江说:“主席,朝鲜战争你亲自送岸英到朝鲜前线打美国鬼子,为朝鲜人民的解放而牺牲了。他的事迹很感人。”毛泽东听后沉闷了一会儿,说:“为抗美援朝我们牺牲了很多英雄儿女。” “我们一定要打败美国侵略者,为牺牲的烈士们报仇。”听到陈长江这么说,毛泽东语重心长地说:“是呀,要提高警惕,防止帝国主义和国内的反动势力,把我们国家建设好。” 时间不知不觉过了近20分钟,陈长江由开始比较拘谨变得很自然了。毛泽东笑着对他说:“我该回去休息了。你是哨兵,也是在为人民服务。”说完,摆摆手转身往回走。望着主席离去的身影,陈长江内心无比幸福。</p><p class="ql-block"> 1967年5月底,陈长江奉主席之命回老家江苏海安探亲并进行调查研究。回京后,即向毛泽东作了汇报。他把沿途所见所闻和在农村了解的情况毫无拘束地向毛泽东说开了,谈及途径扬州时发现两派斗争很激烈、有些地方还发生了真枪实弹的武斗,从而影响生产和社会秩序等。毛泽东听后,沉重地说:“原来设想,这‘文化大革命’今年就差不多要结束了,现在看来很难收场啊!” 当陈长江说到回家之后,当地正在收小麦,农民群众都很忙,那里社员们生产搞得好,对“文化大革命”他们认为“那是城里人的事情”,“不搞生产就会挨饿”时,毛泽东笑着说:“农民是很讲实际的,农业生产一天也不能停。8亿农民把生产搞好了,我们就有希望,国家就不会乱。” 毛泽东说:你们比我好,想去哪就去哪,我却不能,哪也不能去,苦啊  1966年上半年,毛泽东一直不在北京。他先后在上海、杭州、南昌、长沙、武汉等地调查研究,视察工作。</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回京之后,中共中央连续召开会议,政治口号接连不断地刷新,陈长江等感觉到政治气氛愈来愈浓。这年8月上旬的一天,陈长江吃完午饭回住处路过食堂外边,只见许多人在看什么,便也凑上去看了一下。原来是一张标题为“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的黑字红纸贴在那里,文末署名是“毛泽东”。看完,陈长江吃惊不小,不由得暗忖,这是谁呀,惹得毛主席生这么大的气?尽管陈长江并不知道中央开会的内容,对那些惊动全国的背景材料一无所知,但是他这时已意识到一定是中央领导层中有了分歧,发生了矛盾。</p><p class="ql-block">  在那张“炮打司令部”的大字报贴出没几天,北京各大报在头版头条位置以通栏套红大字标题,全文刊登了中共中央八届十一中全会的决议,即《中共中央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陈长江记得:“当天,北京掀起了庆祝毛主席亲自主持制定‘文化大革命’纲领性文件发表的热潮。所谓群众,绝大多数是机关干部,有组织地走上街头游行。中央办公厅在中南海西门外一侧搭起个‘报喜台’,并组织所属单位人员在那里值班,代表党中央接受群众的祝贺和致意,且维持秩序。” 一时间,中南海西侧的府右街上人声鼎沸,欢呼阵阵,游行报喜的队伍接连不断。8月10日傍晚,陈长江接到一个消息,说毛主席在中南海西门被群众包围,想回也回不来了。原来,毛泽东出来散步时,只跟随着警卫老王和护士小吴。散步时信步向西,步行出了中南海,没想到恰与一队前来报喜的游行队伍相遇……闻讯后,警卫战士们赶忙紧急集合起来,飞快地向西门</p> <p class="ql-block">  1968年7月27日,毛泽东在人民大会堂开会至深夜12时才回到中南海。凌晨2点,周恩来从大会堂打来电话说,清华园武斗告急,中央政治局和“文革小组”开会,解决制止武斗问题,请毛主席马上去大会堂。 陈长江等迅速进行准备,调动大小车辆,登车待发。不大一会儿工夫,毛泽东出来了,匆匆上了车,陈长江注意到他显得有些疲劳——刚睡下,又被叫了起来,睡意还未去,很不精神。 车队直奔大会堂,等候在118厅门前的周恩来迎了上来:“主席,这么晚了,又把你惊动了。”毛泽东一脸无可奈何,轻声说:“不来又不行,别的办法又没有呀!” 随后陆续到达的有林彪、康生、陈伯达、江青、姚文元、谢富治、吴德等,还有几位工人、农民宣传队的代表。毛泽东仔细地听了几个方面的情况汇报之后,立即决定召见北京大专院校的几位红卫兵头头。</p><p class="ql-block">  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兼中央警卫局局长汪东兴找到陈长江等,简要介绍了清华大学武斗的情况后,说:“毛主席决定召见蒯大富、聂元梓、韩爱晶、谭厚兰、王大宾5人,你们明白吗,是召见,不是接见!”并说:“你们要加强门卫检查,不准他们把武器等危险物品带进来,还要找几个女服务员检查女的,你们要提高警惕。” 陈长江迅速在原有警戒人员的基础上,又选派了几名精壮的干部,并从大会堂挑选几名老练、精干的女服务员到门口配合执行检查任务,向他们交代和布置了具体的做法和检查要点、处理原则、应急措施等。 大约6点左右,蒯大富在几辆小卧车的护卫下首先到达大会堂西门。他大模大样地下车,踌躇满志地向大门走来,向哨兵炫耀道:“毛主席叫我来开会的,我要见他……”说着就要往里走。 “不是叫你开会,是召见,你听清了没有?!”哨兵把他挡下,说:“请接受检查!”蒯大富一脸蛮横,猖狂地嚷道:“毛主席找我研究问题……”说着,他甩手往里闯。 见他这样,陈长江火了,大声喝道:“老实些!”并安排两名警卫战士把蒯大富夹在中间进行检查。一下子,这个称霸北京的“蒯司令”变得老实多了。 随后,聂元梓等几人也先后到达,陈长江等对他们分别进行了安全检查,送他们进入会场。 召见由周恩来主持,毛泽东对红卫兵头头们说:“今天是我找你们来,商量制止大学的武斗问题。现在是工人、农民、战士、居民都不高兴,连拥护你们那一派的人也不高兴,你们脱离了他们的大多数……”毛泽东越讲越气愤,把手举起来,又重重地落下去,提高声音说:“如果少数人不听劝阻,坚持不改,就是土匪,就是国民党,就要包围起来——还要继续顽抗,就要实行歼灭!” 蒯大富一看这形势,慌忙表态坚决执行毛主席的指示,无条件向宣传队投降。聂元梓等也做了类似表示。 毛泽东说:我今年80岁了,腿脚不便,走路有些困难,听力也不好……  1972年1月的北京,气温很低,寒冷异常。一个时期以来,毛泽东外出活动也多了起来。由于连续外出,过分劳累,大大地超过了他的承受力。1月13日,由于肺心病发作,毛泽东高烧不止,发生了严重的缺氧,突然休克了。护士长吴旭君有些措手不及,大声喊道:“快来人呀!快来人呀!……” 陈长江等应声赶到毛泽东的卧室,只见主席躺在床上,像平日常看到的那样,他似乎睡着了,而且睡得很沉,一动也不动。陈长江目睹这一切,呆呆地站在那里,不知所措…… 著名心血管专家胡旭东赶来了,他上前把毛泽东扶起来,有节奏地在他的背部捶打,以进行人工呼吸,还不停地大声呼唤着:“毛主席,毛主席……”陈长江和在场的人都随着呼唤起来,好像要把毛泽东从很远很远的地方呼唤回来似的。</p><p class="ql-block">  周恩来得悉毛泽东发病的消息后,甚为着急,他立即从西花厅驱车赶来。陈长江打开车门时,只见周恩来脸色煞白,两手微微颤抖,腿脚也不听使唤,许久下不了车。 当周恩来被搀扶着走下汽车,来到抢救毛泽东的现场,恰在这时,经过一阵紧张的救治,毛泽东终于有了微弱的呼吸,慢慢地苏醒过来。当他看到面前那些医疗器械,看到周恩来那张因过分紧张而苍白的脸和紧锁的眉头,看到他所熟悉的一张张紧张的面容时,显得愕然而不解。他望着大家,似乎在问:“这是怎么了?这里发生过什么?你们这是在干什么呀?” 周恩来见毛泽东的状况有所缓和,便俯下身去在毛泽东耳边轻言细语些什么,安慰他。毛泽东连连点头,几乎是一语一应。 周恩来向有关人员做了细致交代后才离去。</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前排左一为陈长江</b></p> <p class="ql-block">  进入1974年以后,毛泽东的身体一直就不大好,往往是旧疾未除,又添新病,日子过得很艰难。陈长江说:“当时,毛主席病到什么程度,连中央政治局和中央委员会的许多人都不知道,只有少数政治局有关领导人和他们领导的医疗组专家们知道。我们在毛主席身边当然知道,但谁也不准对外讲,因为毛主席不想让外界知道,他还是顽强地一次又一次地坚持会见来访的外国客人。” </p> <p class="ql-block">   1976年9月9日零时10分,经连续4个多小时抢救无效,一代伟人毛泽东的心脏停止了跳动。在主席逝世之后,陈长江又亲自为主席守灵,保卫主席遗体,直至毛主席纪念堂建成。之后陈长江又先后负责了华国锋、胡耀邦、邓小平等领导人的警卫工作。</p><p class="ql-block"> 在陈长江的革命生涯中,有一般的时间是在保护国家最高领导人的安危中度过的,也是令人十分令人敬佩的。如今的陈长江老人已经九十高龄,但依然容光焕发,神采奕奕。在此我们祝愿老人平安,健康,长寿!</p><p class="ql-block"><b> 责编:王惠青、齐素梅</b></p>